全网首发!盘点脑机接口在康复医疗领域开展的临床试验
来源:医休器械平台旗下公众号-医休NNR
作者:康复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脑机接口(BCI)临床试验数据分析
1.研究数量与时间趋势
临床试验数量变化趋势
-
数据显示,脑机接口(BCI)相关临床试验的数量在近几年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
从2019年到2023年,研究数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表明该技术受到了更多研究机构和临床团队的关注。
注册时间分布
-
近两年(2024-2025年)试验注册数量仍然较高,但并未呈现爆发式增长,表明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
但相比2019-2021年,2022年之后的试验数量明显增多,说明在过去两三年里BCI技术受到了更多关注,相关研究资金和政策支持可能有所增加。
关键政策影响
-
在2021年及之后,中国出台了一些加强医疗器械审批和提高临床研究质量的法规,可能导致试验数量在政策收紧后趋于稳定。
-
如果有更严格的审批要求,可能会减少部分低质量的研究,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的RCT研究发展。
-
未来的政策变动,如医保支付政策或BCI设备的注册分类调整,可能会对临床试验的注册趋势产生影响。
2.试验类型分析
干预性vs.观察性研究比例
-
干预性研究占绝大多数(约94%),说明当前BCI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验证治疗效果,而非基础性探索。
-
观察性研究仅占少部分(约3%),说明研究者更关注BCI的实际应用,而对长期的神经信号监测或患者使用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
-
此外,还有少量基础科学研究和诊断试验,但比例较低。
RCT(随机对照试验)占比
-
目前仅3.03%的研究属于RCT(随机对照试验),这一比例较低。
-
由于RCT代表医学研究的最高证据等级,这一低比例表明:
-
BCI技术的临床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大规模的高质量证据支持。
-
现有研究可能更多依赖小样本、单中心研究,而非大规模、多中心的严格对照试验。
-
未来,如果RCT研究比例上升,说明该领域的技术成熟度和临床证据质量在提升。
3.目标适应症(疾病领域)
适应症分布
-
脑卒中(Stroke):40项研究,占比最高,说明BCI主要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
-
脊髓损伤(SCI):6项研究,BCI用于辅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运动功能,但研究数量较少。
-
孤独症(ASD):1项研究,BCI在认知训练、注意力提升方面的应用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
帕金森病(PD):1项研究,BCI在帕金森病的运动控制或震颤抑制领域仍缺乏深入研究。
趋势分析
-
脑卒中康复是BCI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已有较多临床试验。
-
脊髓损伤相关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随着外骨骼机器人和BCI结合技术的发展,该领域可能会有更多试验。
-
孤独症和帕金森病相关研究极少,未来若有突破性进展,可能会出现新的增长点。
4.研究机构与地区分布
主要研究机构
-
徐州市康复医院 - 6 项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 4 项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4 项
-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 3 项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3 项
研究机构特点:
-
三甲医院主导:大部分试验由大型综合医院或附属医院开展,说明BCI技术仍然依赖于高端医疗资源。
-
少量康复中心参与:如上海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显示该技术在特定人群(如孤独症儿童)有一定研究探索。
地区分布
国内主要研究地区:
-
北京、上海、广州的试验数量最多,这些城市拥有全国领先的医疗资源和科研能力。
-
其次是南京、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也有部分研究机构参与。
5.技术路径与设备
技术方式
-
非侵入式BCI(EEG,脑电图):大部分研究采用EEG技术,因为其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
-
侵入式BCI(ECoG,皮层脑电):极少试验涉及植入式电极,说明国内该方向仍处于伦理审批和技术瓶颈阶段。
结合的康复方式
-
脑机接口+机器人(如康复手套、外骨骼):用于肢体康复的研究较多,特别是脑卒中和SCI患者。
-
脑机接口+电刺激(如rTMS、tDCS):一些研究探索电刺激与BCI结合,促进神经可塑性。
-
脑机接口+药物:目前几乎没有相关试验,说明该方向尚未成熟。
主要研究结论
由于当前数据并未全部包含试验结果,因此无法直接评估试验是否证明BCI的有效性。但根据全球趋势,BCI在脑卒中康复中的部分研究显示了一定的康复促进作用,但仍需更高质量的RCT研究来验证。
安全性问题:侵入式BCI可能涉及植入物的长期稳定性和免疫排斥问题,仍需长期观察。
总结
BCI技术在脑卒中康复领域较为成熟,其他领域(如脊髓损伤、孤独症、帕金森病)仍在探索中。
RCT研究仍较少,临床证据仍不充分。
未来方向:更多高质量的RCT试验、外骨骼和BCI结合的应用、以及侵入式BCI的进一步研究。
本文2025-04-13 19:27:06发表“医休观点”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xiuqixie.com/article/752.html
阅读排行
- 加速注射笔产能布局,英捷信医疗顺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 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现存问题:主要诊断选择错误、遗漏、不规范、手术操作编码遗漏、入院病情与出院诊断不一致
- 健适医疗完成2500万美元战略融资,进一步增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发展运营模式
- 靠大单品融资超13亿元,这家关节植入物制造商16年只做一个产品
- 拥有28家康复医院的明州医疗,面对医保违规问题也束手无策
- 基于运动想象范式,搭建独特算法,韶脑科技有望将脑卒中康复周期缩短1/3
- 射频消融+左心耳结扎术后患者死亡,医院被索赔27.5万元
- 收藏!RDN一般手术操作步骤
- 房颤消融:“冷-热-光-电”的交相辉映
- 三明试点某康复科工分表曝光,一小时绩效5块钱!网友辣评:我还不如去干东郊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