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康复的都想要处方权?
来源:医休器械平台旗下公众号-医休NNR
作者:康复哥
大家好,我是康复哥,最近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学康复的都想要处方权?”这一提问瞬间引发了康复从业者和围观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觉得康复治疗师应该专注执行医嘱;有人则认为康复师在康复过程中最了解患者情况,自然应该拥有相应的治疗处方权。更有人提到,康复师在医院里的地位、收入、晋升空间,与是否能拥有“处方权”息息相关。
在康复医学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的当下,关于“康复人要不要处方权”所引发的思考,不仅关乎一线治疗师的职业发展,也折射出医疗体制的转变与挑战。本文将先带大家看看网友们的看法,然后结合行业现状,探讨康复治疗师为什么会如此渴望拥有处方权,以及这背后反映出的康复行业生态。
推荐阅读:
康复治疗师“正骨”出事!患者声称受伤,职业范围再次引争议
康复治疗师有没有可能是天生的产品经理?
一文带你看懂|康复师在临床中可以做啥?不能做啥?哪些是越界行为?
收藏!康复治疗师规培方案
科室建设|康复科住院医师管理与质量控制
以下节选自网友的看法:
倒也不是说要处方权能多牛逼是因为作为一线临床工作自己开治疗单子自己算费用自己做评估最后给医生算绩效不是说医生不强而是治疗师在康复过程中无论是知识体系还是治疗手段都优于医生只是在康复治疗这个过程中哈我们执行医嘱医嘱都是自己用医生账号开的能舒服吗。
别说处方权了,现在护士长都能管着我们了(民营医院)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医生的那种处方权,是康复治疗项目的处方权,康复治疗应该是和药物手术治疗分开的,就不会受限了
关键是不知道为什么中医康复专业的不可以针灸我就觉得很奇怪
要的不是药物的处方,不是诊断的处方,是和其他国家的治疗师一样的,关于治疗权限的处方。其他所有国家的治疗师没有一个是像我们这样,需要医生开康复治疗,治疗师只能执行的,应该是在治疗的领域里,治疗师自己决定做什么
所以学康复的实际上是技师?临床医学专业的来做康复的才是医生?
不会被叫按摩的,不会拿两三千工资
康复治疗学专业里面木有药学,木有诊断学,就不是医学专业
医生啥也不懂下医嘱要问治疗师量个维度都要治疗师绩效还比我们多5k凭啥
我就是那个伸手党医生,个人觉得运动处方权可以有呀,但是,医生承担很大一部分医疗责任,应该在分配之初就把绩效分开算,大家心里会好受很多,一码归一码,(我也不懂我表达清楚了没
技师你要医生的权利你在想什么想要处方权去学康复医学
康复离谱的点在于,现代康复也包括针灸推拿这些中医康复手段但是,就算你学了,你不能考证,你不能用,用了就是无证行医,就算你学的是中医康复,你也不可以考证,也不能用。
因为人都是治疗师做,对病人情况也是治疗师更了解,最后下的治疗处方却要医生来开,不说钱,工作这方面就很不方便,多了很多程序
不给处方权一切都是医生的功劳
因為我們讀的時候學了大量的理學評估,但醫生反而沒有學,甚至在開處方時也沒有做任何的理學檢查,一般用影像檢查來給出結論,那當然我們也想有自己的處方權
有一个乳腺癌的病人,去年查出来的时候,做了一次手术,复查又不太好,今年4月份又做了一次手术,之前腰痛来治疗,平时治疗就是针灸➕拔罐,这次换了一个医生(学中医),一定要开理疗,我们都跟他解释了,他可能觉得自己医生的权威被挑战了,一定要病人做理疗,还跟病人说你是乳腺癌,理疗做在腰椎上不影响
其实治疗师能拿到康复方案的处方权对大家都好医生也省事儿,治疗师省心,病号也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毕竟很多康复医师(比如我)可能本来都不是学康复的
所以一开始下治疗真的很懵,也是和治疗师商量着来,治疗师是跟患者接触时间更长的,很多时候也更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不过也是分情况,像我们科室患者病情很多都太重了,让治疗师定方案可能就不是特别合适,因为没有办法判断这个患者的综合情况是不是能做治疗
我们科室的管床大夫连股四头肌在前面还是后面都不知道
康复这一行,医生和康复师职权利目前还没有分很清,医生和康复师都不能单独吃下这块蛋糕。请原谅我的理解,康复师类似于护士和影像技术人员,复杂的疑难的康复计划评定,还是依靠医师,如果你们单位医师在康复评定方面真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只能说明你们单位级别太基层了。搞装潢的老师傅也瞧不起设计师,简单普通常见的几种风格都会做,不需要设计师,显然连装潢游击队公司都有自己的设计师。我也深入研究过康复医师行业,许多都是想躺平改行的,想干好,首先要是一个很好的全科医师,还要搞康复诊断评定计划,科室不达到一定规模和级别,养不起这样的人才。
诊断我下,康复计划我写,工作我做。完事都是住院医去赚钱,最后给我来一句辛苦了谢谢
大哥大姐们,别琢磨了,去年差点给咱们放到服务人员里面。
因为康复科的医生很少是康复医师(基本都是普通临床专业毕业的,甚至是中医,针推毕业的)对康复很不了解,专业性太差。他们给治疗师下处方,感觉是外行领导内行。治疗师不服呗
说白了学康复的地位低的很还想要处方权?都跟护工差不多地位了
康复医师有处方权吧,治疗师好像没有
当医生给昏迷患者评出来肌力5级的时候。。。
要的是运动处方权,又不是药物处方权。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分家本身就不合理
高考的时候康复师和医学专业分统一了,康复师也考执医了,康复师也规培了,处方权就有了
有处方权就可以自己开治疗自己做治疗收入都是自己的不像现在还要带护士医生分两道落你头上都是劫过三道的粮了你还得求人家呢
我自己是一名康复治疗师,争取处方权的都是自以为是的那一群人
我不是学康复的,但是我觉得我支持康复治疗师有康复治疗的处方权(非药物处方)很多医院奇怪的点就在于,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都是有医生来做的,不是康复治疗师来做,康复最后只能执行
因为有的医生啥也不懂,我实习那会,来新病号都是护士长拿着那个单子去康复大厅喊,来新病号了,你们谁接,确定了哪个老师接以后,护士长就去干自己的工作去了,然后带教老师过一会就回去病房给病号评估,然后去找大夫给他说下啥医嘱
放射科这边也喊着要诊断权,感觉都差不多。
没有处方权,做的事情牛马中的牛马。
我觉得主要是诊断的权利吧,处方大多涉及镇痛,上面不敢
其实不是处方权,是治疗方案的制定权,治疗师学的评估和方案制定,但是没有这个制定方案的权利,这就很不科学
真让你拿处方权了,医院又不好进了还得规培。
无所谓处方权,能和检验科一样独立成医技科室,只接受医嘱就行。
?我不想要
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钱。还没有一点自主权
有康复医学这个专业,出来就是康复医师了,可以开处方也可以处理其它临床疾病,作为治疗师应该各司其职,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去处理康复治疗以外的病症,要啥处方权啊,真正的康复科住院病人病症复杂多了,给你处方权你能去治疗临床疾病吗?社会上缺的是真正的康复医师,而不是拥有处方权的治疗师!现有的很多康复医师是临床转过来的,没经过系统的康复培训,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搬大腿的要啥处方权,有力气干活就行
在这些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处方权的问题,其实并非单纯地追求权力的转移,而是反映了康复治疗领域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困境和矛盾。网友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有的指出当前体制下治疗师与医生之间职责模糊,导致治疗环节出现诸多不便;有的则认为,康复治疗师对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细节把控更精准,若能拥有制定康复方案的权利,既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更及时的治疗。
与此同时,也有声音提醒我们,医疗责任和风险并非简单的权责划分问题。医生与治疗师各有所长:医生在处理复杂病情和风险控制方面具备优势,而康复治疗师则更专注于康复评估和方案执行。如何在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权责、激发专业人员的主动性,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少观点也提出,变革势在必行。或许我们需要在体制上进行适度调整,比如让康复治疗师在康复治疗方案制定中拥有更多自主权,同时将绩效、风险、责任划分得更加清晰明确。这样既能鼓励治疗师发挥专业优势,也能确保医疗决策的严谨性和安全性。
深入分析这些有限的回答中实际上可以看到背后存在几大主要原因:
1.体制机制与职责划分不清
当前医疗体系中,医生与康复治疗师在康复过程中存在角色重叠。医生通常负责整体诊断与治疗,而康复治疗师更专注于康复评估和方案执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权依然掌握在医生手中,导致治疗师在专业判断和具体实施上受限。这种职责模糊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使得康复治疗师在绩效分配和权利归属上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2.专业培训与资质认证不足
目前,康复医学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尚未达到全面、系统的标准化水平。部分康复治疗师在理论和实践技能上存在不足,这使得业内对他们是否具备独立制定康复方案的能力产生质疑。同时,部分院校和培训机构在专业培养上与医学专业存在明显差距,形成了一种“技师”与“医生”之分,使得在权利分配上产生了天然的隔阂和争议。
3.医疗责任与风险承担不均
在现有体制下,医生在医疗过程中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远大于康复治疗师。由于处方权直接涉及医疗决策和风险控制,医生对将这部分权利下放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康复治疗师虽然在康复过程中与患者接触更密切,但他们并不享有相应的权利,医疗责任与风险承担的不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4.行业地位与专业认同问题
许多网友讨论中提到,康复治疗师在医院和社会中的地位较低,其工作成果和专业能力往往得不到充分认可。相较于医生,治疗师在收入、晋升和专业话语权上存在差距,这种现状使得部分康复治疗师希望通过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如处方权)来提升自身的专业价值和地位。
这场关于“处方权”的讨论,既没有简单的对错,也没有标准答案。它揭示了一个行业在变革中遭遇的多重矛盾:体制、培训、责任、地位,每个方面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转型的阵痛与未知的未来。或许,这正是我们需要面对和思考的现实——没有答案,只有不断问路的勇气。
本文2025-04-13 19:14:29发表“医休观点”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xiuqixie.com/article/747.html
阅读排行
- 加速注射笔产能布局,英捷信医疗顺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 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现存问题:主要诊断选择错误、遗漏、不规范、手术操作编码遗漏、入院病情与出院诊断不一致
- 健适医疗完成2500万美元战略融资,进一步增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发展运营模式
- 靠大单品融资超13亿元,这家关节植入物制造商16年只做一个产品
- 拥有28家康复医院的明州医疗,面对医保违规问题也束手无策
- 基于运动想象范式,搭建独特算法,韶脑科技有望将脑卒中康复周期缩短1/3
- 射频消融+左心耳结扎术后患者死亡,医院被索赔27.5万元
- 收藏!RDN一般手术操作步骤
- 房颤消融:“冷-热-光-电”的交相辉映
- 三明试点某康复科工分表曝光,一小时绩效5块钱!网友辣评:我还不如去干东郊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