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试点某康复科工分表曝光,一小时绩效5块钱!网友辣评:我还不如去干东郊到家

栏目:医休观点发布:2025-04-13浏览:9

来源:医休器械平台旗下公众号-医休NNR

作者:康复哥

大家好,我是康复哥,最近一则消息可谓火速“拔罐”了大家的眼球:三明某医院康复科的治疗师们自曝,做1小时理疗的绩效仅5块钱,比当地家政时薪还要低。大家伙不禁感叹——“这是要逼我扛起外卖箱吗?”

一、康复科的“1小时5块钱”真相:

1.工分表曝光

据一位康复科网友晒出的绩效表可知,各类常见理疗项目如拔罐、电针、中频理疗、正骨等,单次工分都相当微薄:

东拼西凑忙活半天,总收入也就五六块钱,连一份外卖配送费都不到。这样的“微薄薪酬”让从业者不禁感慨:“再热爱也熬不过钱包的现实啊!”

2.网友吐槽

“每个月等发工资时,都害怕对着银行卡余额冒冷汗。”

“我的这些‘针灸拔罐’本领,放到东郊到家APP上一试,也许一小时能接单赚二三百吧?”

与医院外科、影像等“创收大户”相比,康复科属于“人力密集、耗材简约”的门类,往往收费不高、利润率有限,在“工分制”考核中,自然就难以“上分”。

二、三明医改简史:为何它会让康复科“躺着中枪”?

1.源起与目标

三明市早在2012年就率先进行医改,重点整治“以药养医”、过度检查、药耗虚高等痼疾:

推行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通过“团购”压低价格;

让患者少花钱、医院也摆脱过度依赖药耗收入。

改革虽艰辛,但最终的成果可谓喜人:药价耗材成本明显下降,百姓拍手称赞,“三明模式”一度成为全国医改的明星样板。

2.“541”薪酬分配框架

三明市卫健委在此基础上提出“541”的薪酬分配方案:

50%:医生+技师团队

40%:护理+药剂团队

10%:行政后勤

再细化到个人,就演变为基础年薪+绩效年薪结合模式。绩效年薪大部分依赖“工分”计算,“1分=1元”听来直观,却让缺少耗材提成、只能靠人工操作的康复科成了被动一方。

3.“工分制”的初衷与短板

初衷:用技术说话,鼓励医务人员将精力放在医疗服务本身,而非“卖药、卖耗材”上。

短板:同一个标准并没有区分不同科室的收费特点。像外科、影像这些项目单价高、医院盈利能力强的科室,自然拿得多;康复科却因为项目报价低、操作费时长,导致最终工分严重缩水。

工分又是如何定的?简单粗暴——“1分=1元”!干得多,分数高;干得少,分数低。看似公平,但对于康复这样的“人力密集型”科室,收费项目单价偏低,这就让工分怎么积也难成“大江大河”。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开头那惊掉下巴的情况:一个钟头的理疗,合计还不够买一杯奶茶。

三、医改≠只追求“省钱”,还要让人活得有尊严

三明医改的好处有目共睹:药价耗材降下来了,让不少患者负担得以减轻,可如果控费”过度,让康复师只能拿5块钱一小时的绩效,却难保技术人才不会纷纷“出走”。

对医院而言:一旦优秀康复师走光了,服务质量下滑,患者满意度也跟着跳水;

对百姓而言:哪天自己真的需要高水准康复,却发现门可罗雀,到头来还是自己吃亏。

归根结底,医改成功不在于省了多少医疗费,而在于能否让真正的医疗人才获得应有的回报,为患者提供长远而优质的服务。毕竟,医院里要是没人肯做康复,我们难不成真的得把患者们全都推去“东郊到家”?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