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高血压介入中心的架构和人员配置

栏目:医休观点发布:2025-04-12浏览:5

来源:医休器械平台旗下公众号-医休RDN

作者:医休哥

此内容整理自北大人民医院刘健教授团队,原文章标题《高血压介入中心的必要性及架构与人员配置的初步设想》,文章DOI:10.3969/j.issn.1004-8812.2024.06.006。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主要危险因素,1990年至2019年,全球年龄标化高血压患病率从32%上升到33%,成年高血压患者人数从6.5亿增加到了13亿,高血压已成为全球性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中国,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代谢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高血压的患病率持续上升,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CCDRFS)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而控制率仅为11.0%,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

高血压介入治疗的顺利开展依赖于专业的医疗团队、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严格的操作规范,因此,建设分工明确、透明、高效的高血压介入中心尤为重要。

高血压介入中心应是集高血压的病因诊断、介入治疗、随访管理、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专业医疗机构,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有效、个性化的介入诊疗手段,以提升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高血压介入中心的架构

高血压介入中心为高血压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介入诊疗,其架构设计对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医疗质量、提升患者体验至关重要。具体而言,高血压介入中心的核心

架构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医院领导及管理层

医院领导及管理层是高血压介入中心的决策者。他们不仅制定中心的发展战略、管理政策和业务规范,还监督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确保中心高效、有序运行。此外,管理层还需协调各科室间合作交流,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2-高血压专病门诊与病房

高血压专病门诊是高血压介入中心的重要窗口,主要职责为初步筛选符合介入诊疗适应证的患者。高血压病房是高血压介入中心的核心部分之一,为拟行高血压介入诊疗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并在术后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及生命体征,同时给予必要的医疗支持。此外,高血压介入中心还应配备心内科监护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全方位的监测、护理与治疗。

3-介入导管室

作为高血压介入中心的核心区域,介入导管室应配备高精度的影像诊断设备、精细的手术器械及介入设备、必要的监护设备及抢救设备等,并严格遵守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高血压介入治疗的安全性、规范性及高效性。

4-多学科协作平台

高血压介入诊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中心应建立多学科协作平台,通过紧密的跨学科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个体化、安全高效的诊疗服务。

5-信息化管理系统

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高血压介入中心实现高效运营的重要工具。该系统要实现患者信息的电子化管理、诊疗流程的自动化、医疗资源的智能化调配等功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6-教学与科研区

教学与科研是高血压介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为医务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会议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中心还应积极开展高血压介入相关的科研工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高血压介入中心的人员配置

高血压介入中心的人员配置是确保中心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合理的人员配置能够充分发挥各岗位的专业优势,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具体而言,高血压介入中心应配备以下人员:

1-高血压专家

高血压专家是高血压介入中心的核心力量,负责筛查继发性高血压,评估患者的血压状态、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确高血压介入诊疗的适应证。

充分告知高血压介入诊疗的手术过程、获益、风险及局限性,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与选择,与患者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术前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及生命体征,提供必要时的医疗支持,确保患者术后的稳定与安全。在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沟通,及时调整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

2-介入术者

介入术者是高血压介入诊疗的执行者,负责开展高血压相关的介入手术。术者应具备良好的心脏导管和外周导管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各种手术并发症,并接受过严格、扎实的介入治疗培训(模拟器+实践操作),参与过高血压介入治疗的全过程管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与精准。

3-麻醉医师

麻醉医师在高血压介入中心不可或缺,需要在术前进行全面的麻醉风险评估,制定麻醉方案,术中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精准管理疼痛,协助处理手术并发症,并在术后参与疼痛康复指导等。

4-多学科团队成员

多学科团队是开展高血压介入诊疗的坚实后盾,参与高血压介入诊疗的全过程管理。高血压介入诊疗多学科团队成员包括血管内科、高血压科、内分泌科、肾脏科(肾内科及泌尿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检验科及影像科等。

主要职责包括协助明确诊断、筛查继发性高血压,筛选合适的患者,共同把握高血压介入诊疗的适应证。术前协助评估肾动脉及其周围组织解剖结构、评价肾功能,除外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共同参与制定周密的介入手术治疗方案以及突发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如提前准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液透析等,在术中保障手术安全并及时有效处理并发症。在

术后协同随访患者,定期评价肾动脉、肾功能等。

5-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是高血压介入中心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协助手术和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协同介入术者顺利开展手术,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6-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负责设备操作和维护工作。应熟练掌握各种检查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流程,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7-科研人员

科研人员负责高血压介入相关的科研工作,推动高血压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他们应具备较高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