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0台获100%好评!Repath密网支架能否成为动脉瘤治疗新标杆?

栏目:医休观点发布:2025-02-24浏览:3

来源:医休器械-医休神介说

作者:医休哥

背景:颅内动脉瘤,严重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在中国,35~75岁人群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病率约为7%,《柳叶刀·神经学》(The Lancet Neurology)2023年报告指出,中国年新增动脉瘤患者超30万。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尤为常见,颅内动脉瘤的年破裂风险通常低于1%,但一旦发生破裂,其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

颅内动脉瘤是一个严重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卫生问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介入治疗已成为动脉瘤治疗的主流选择

·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主流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随着神经介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显著提升。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在过去30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际破裂动脉瘤试验(ISAT)发表后,血管内治疗成为颅内动脉瘤主要治疗方式。

根据美国一项针对2004至2014年全国住院病例数据库的回顾性分析,这项分析包含了1229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数据,结果显示血管内治疗的病例数量每年持续上升,而外科夹闭治疗的病例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对于一些多发动脉瘤、复发性动脉瘤以及合并有脑血管狭窄的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因其微创性和较少的严重并发症,更适用于多数患者。

·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对比

·当前颅内动脉瘤治疗存在的问题

1.术中并发症:

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存在术中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弹簧圈脱垂和早期动脉瘤再出血等并发症,术中并发症的合并率为9.6%。

2.术后复发:

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复发率相对较高,如瘤内扰流装置治疗的动脉瘤在1年内复发率为9%。对于一些复发的动脉瘤,再次治疗的难度和风险更大。

3.技术要求高:

血管内介入治疗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成功放置装置需要经过充分的训练。对于一些复杂的动脉瘤,如分叉部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等,技术难度更大。

二、密网支架植入,哪些问题最让临床医生头痛?

虽然密网支架在动脉瘤治疗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如下问题仍给临床术者带来各种挑战:

1.支架释放和定位

密网支架的释放和定位需要极高的精准度。在复杂的脑血管环境中,将支架准确地放置在动脉瘤所在位置并非易事。例如,在一些位于血管分叉处或弯曲血管段的动脉瘤,支架的释放可能会受到血管解剖结构的影响,导致释放不完全或位置偏移。

2.支架贴壁不良

支架贴壁不良可能导致动脉瘤瘤颈处血流动力学环境改变不理想,影响动脉瘤的闭塞效果,增加动脉瘤复发的风险。此外,贴壁不良的支架还可能刺激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或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发生率及研究数据:据《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分析》研究,纳入60例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5/60),其中支架不完全贴壁3例。在《某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中,8枚(7例患者)FD置入过程中出现了与操作相关的问题,其中5枚支架贴壁不良,经球囊扩张后4枚支架贴壁良好,1枚贴壁不良。

3.术中移位

支架或弹簧圈等材料在术中移位,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或血管,引发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4.分支血管闭塞风险

分支血管闭塞会导致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言语不清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发生率及研究数据:在《某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中,50例患者的59个动脉瘤获得影像学随访,5例(10.0%)发生无症状分支血管闭塞,1例(2.0%)发生症状性载瘤动脉闭塞。

三、Repath®密网支架全国前100台手术反馈:术者好评率100%

在久事神康公司提供的Repath®密网支架前100台植入数据可以看到,这100例患者的动脉瘤位置分布:颈内动脉39例、基底动脉18例、椎动脉21例、其他位置22例。

Repath®密网支架统计了临床术者的评价(一共57人):

1.临床医生“为什么选择Repath®密网支架?

医生在手术台上的真实痛点:

显影模糊:术中如同“雾里看花”,42%术者反馈支架头端定位困难,42%的病例需要反复造影确认位置。

贴壁不良:迂曲血管贴合度≤75%,治疗颈内动脉虹吸弯病变时,支架贴壁率仅68%;

规格限制:最长仅50mm,复杂病变需重叠支架,费用翻倍

操作复杂:学习曲线长,89%基层医生需50台以上训练才能熟练操作

李天晓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显影性与贴壁性是复杂动脉瘤选择密网支架的的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钱聪主任(浙大二院):“98%的释放后再回收率,让手术容错率大幅提升。”

某临床主任表示:“就像给支架装了GPS,全程可视;头端无包裹设计,释放后无需二次调整。”手术时间缩短30%,释放后再回收率98%,容错率提升5倍。

2.Repath®密网支架技术突破:从设计到操作的优势揭秘

Repath密网支架根据诸多临床医生的反馈做了大量改进,让该款密网支架的贴壁性在众多密网支架中一枝独秀。

该支架也是国产首款远端可塑形密网支架,采用了弹性模量更大的钴铬合金,48/64编织结构,铂钨丝与钴铬丝1:3混编。Repath密网支架最高支持98%支架长度释放出后仍可安全回收,便于临床医生调整支架的最佳植入位置。

✅通体显影+原位释放:

铂钨丝混编设计,术中全程可视;头端无包裹,释放后无需调整位置,缩短手术时间30%;

✅超长规格+柔顺贴壁:

最长70mm支架覆盖迂曲血管,钴铬合金+48/64编织结构,弯曲血管贴壁率100%;

✅分支血管保护:

独家P型疏密结构设计,减少穿支血管闭塞风险,术后并发症率降低67%”;

*Repath®密网支架(左)与同类产品密网支架参数对比

3.复杂病例实战验证:让复杂手术变简单

江苏某县医院首次开展动脉瘤介入治疗,主刀医生仅完成过10台传统支架手术,Repath®赋能:利用通体显影特性精准定位,头端易回收设计修正3次释放位置。

意义:学习曲线缩短60%,基层医院开展率有望提升5倍。

浙江首例:72岁女性巨大动脉瘤(30.06mm),术后3天出院,随访血管畅通无阻;

郑州超长支架:70mm Repath®支架成功治疗52mm迂曲病变,术者评价:“释放回收特性优异,学习曲线短。”

安徽眼动脉段病例:3.75*20mm支架精准覆盖瘤颈,术后造影剂滞留显著”;

安徽52mm迂曲动脉瘤案例:单支架解决传统需3支重叠的病变,直接节省耗材费用8万余元。

四、100%好评背后的真相——那些教科书级案例

Repath®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自上市以来,在多个临床病例中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案例1、右侧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72岁女性)

·病例特点: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30.06×28.88mm),载瘤动脉近端直径3.57mm,远端2.80mm。

·手术方案:植入Repath®FD-3.75-30支架,联合微导管技术。术中支架因血管迂曲出现扭折,经多次回收调整后成功释放,术后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

·术者/医院:钱聪教授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案例2、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56岁女性)

·病例特点: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囊状动脉瘤(13.1×11.1mm),载瘤动脉远端直径3.5mm,近端4.1mm。

·手术方案:Repath®FD-4.5-25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支架释放后贴壁良好,载瘤动脉通畅,手术时间缩短。

·术者/医院:张鑫教授团队(东部战区总医院)。

案例3、右侧颈内动脉C4段巨大动脉瘤(37岁男性)

病例特点:右侧颈内动脉C4段巨大动脉瘤(26.93×27.18×21.39mm),病变范围52mm,载瘤动脉迂曲。

手术方案:单枚70mm Repath®支架置入术(全球最长规格),术中因血管迂曲多次调整支架,最终通过球囊扩张完成贴壁。

术者/医院:管生教授团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案例4、右侧颈内动脉C7段大型梭形动脉瘤(23岁男性)

·病例特点:右侧颈内动脉C7段梭形动脉瘤(11.36×7.55mm),载瘤动脉远端直径2.56mm,近端4.15mm。

·手术方案:Repath®FD-4.5-30支架原位释放,支架通过性佳,全程显影清晰,术后造影剂滞留明显。

·术者/医院:陈纯、张永力教授团队(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三博脑科医院)。

案例5、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55岁女性)

·病例特点: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5.97×3.40mm),形态不规则。

·手术方案:Repath®4.0×20mm支架植入,术中支架显影清晰,支撑力强,术后贴壁良好。

·术者/医院:李天晓、李立教授团队(河南省人民医院)。

案例6、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大动脉瘤(72岁男性)

·病例特点: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17×11mm),合并高血压。

·手术方案:Repath®4.5×45mm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恢复良好。

·术者/医院:温昌明教授团队(南阳市中心医院)。

·编者按:

1.先不论Repath®密网支架能否成为动脉瘤治疗新标杆,单从前100例手术能获得临床术者100%的好评就令人吃惊,其背后是术者在密网支架临床实践中临着诸多挑战,如支架释放定位精准度、贴壁性等难题亟待解决。

2.Repath®密网支架以其卓越性能引发关注,凭借通体显影、原位释放等特性,赢得临床术者高度赞誉。100%好评,是Repath®密网支架在病例中展现的技术友好性的具体体现。

3.临床医生的真实手术反馈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未来或成为衡量密网支架临床表现的重要标尺,这些真实评价让我们看到Repath®密网支架的确有诸多“过人之处”,期待该产品为动脉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注:以上内容及部分数据来自久事神康Repath®密网支架,版权归久事神康所有。——医休器械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