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正骨”出事!患者声称受伤,职业范围再次引争议

栏目:医休观点发布:2025-02-17浏览:5

来源:医休NNR公众号

作者:康复哥

大家好,我是康复哥,近日,一起涉及康复治疗师的医疗纠纷引起了广泛关注。深圳某医院的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因执行“关节错缝术”导致神经和软组织损伤,胸椎变直、疼痛不断,最终向当地相关部门举报,认为该项治疗属于正骨范畴,而治疗师却没有医师资格证,涉嫌非法行医。

来源:小红书-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受害者

推荐阅读:

康复治疗师有没有可能是天生的产品经理?

各地康复治疗师纷纷公布月薪,你在哪一档?

他从医学生转行导演拍出《哪吒2》狂赚几十亿!曾经的康复治疗师转行后都在干什么?

一文带你看懂|康复师在临床中可以做啥?不能做啥?哪些是越界行为?

如何一句话让康复治疗师破防?

一、事件回顾

患者描述,在康复治疗时,门诊医师开具了“关节错缝术”的医嘱,治疗师根据医嘱进行操作,结果导致严重的不适和损伤。患者认为这项治疗超出了康复治疗师的职责范围,涉及的技术属于正骨内容,需要具有医师资格的专业人员来执行。因此,患者举报了医院,并要求追责。

二、争议焦点

此次事件的焦点在于“关节错缝术”是否属于康复治疗师的执业范围。许多业内人士表示,康复治疗师的职责通常是进行物理治疗、功能训练和设备操作,而不包括涉及正骨、推拿等传统手法治疗。尽管“关节错缝术”在部分情况下被认为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症状,但由于其操作风险较大,且属于正骨范畴,只有具备专业资格的中医或外科医生才能合法操作。

三、康复治疗师的尴尬处境

这起事件暴露了康复行业中的一个痛点——康复治疗师的职业范围不明确,且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面临超越职责范围的压力。许多治疗师在面对复杂病例时,可能会被要求执行一些超出其专业范围的治疗项目,甚至在未具备相关执业资格的情况下,承担高风险操作。

行业内的部分从业者表示,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康复治疗师的责任和义务不被充分重视,导致他们在执行治疗时可能因无法全面评估风险而面临较大的职业风险。而随着患者对疗效的需求日益提高,一些治疗手法的边界逐渐模糊,给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法律和道德挑战。

四、行业的现状与思考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行业标准和规范也在逐步完善。然而,目前仍存在很多灰色地带,导致类似的职业纠纷时有发生。康复治疗师的职责、技能培训以及法律责任亟需进一步明确。

此外,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期待也往往加剧了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康复治疗师应该严格遵循治疗规程,避免超范围操作,同时医院也应当加强对医嘱开具和治疗执行的监管。

五、结语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个个案,它揭示了康复行业的根本问题——职业责任的模糊、行业规范的缺失以及监管的严重不足。康复治疗师虽然在医疗体系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但由于专业职责的界限不清,往往被推向一个充满灰色地带的局面。许多治疗师在没有明确法律保障的情况下,冒着巨大的职业风险去执行高难度、高风险的治疗手法,却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

行业内的“潜规则”也在加剧这一问题。许多医院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常常将一些原本属于其他专业医生的治疗操作交由康复治疗师执行,而这些行为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培训与规范。这种“便捷”和“快速”背后,是对患者安全的漠视和对治疗师专业能力的低估,最终,风险与责任都被推给了最底层的治疗人员。

而更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现象并非个别,而是整个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康复治疗行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中,始终缺乏明确的职业标准与法律规范,治疗师们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既要面对患者的期望,又要承担超出自身职责范围的任务。最终,行业发展的初衷和目标被扭曲,许多治疗师沦为“工作机器”,最终形成“低风险、高回报”的短视心态。

如果行业继续如此发展下去,真正的治疗效果将不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患者安全和医疗责任也将被逐渐遗忘。只有当行业的规范与制度得到了真正的重视,治疗师的职责和权力得到明确定义,患者的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时,康复行业才能真正迈向健康、专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否则,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本应充满希望的行业被进一步掩埋在一片混乱与盲目之中。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