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国智能康复领域,大家都在研究啥?

栏目:医休观点发布:2025-02-17浏览:8

来源:医休NNR公众号

作者:康复哥

大家好,我是康复哥,这篇研究分析我国智能康复的发展研究现状和前沿趋势。

来源:我国智能康复发展的文献计量分析

年发文量

我国关于智能领域的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至2021年,研究呈上升趋势,2022有小幅度下降,但2022以后又呈上升趋势,2023年达到最高值为659篇,2024年截止6月份已发表644篇。见图1。

研究机构

共现图谱显示,部分机构间形成连线,见图2。文献发文量前5的研究机构见表1。

关键词

对纳人的中文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共得到10个聚类关键词,包括0#人工智能、1#脑卒中、2#智力发育、3#康复、4#智能化、5#机器人、6#人机交互、7#健康教育、8#人文医学、9#分级诊疗。Q0.495,S=0.795,聚类结果可信。见图3。出现频次前10的关键词见表2

2014年至2024年突现排名前10的突现词,包括早期干预、新生儿、脑性瘫痪、步行能力、生活质量、认知功能、高危儿、脑机接口、脑损伤、痉挛其中以早期干预强度最高(6.3)。见图4。

关键词时间分析显示,主要研究热点包括#0人工智能、#1脑卒中、#3康复、#4智能化和#5机器人:其中,人工智能聚类规模最大,脑卒中和康复领域的研究量较为集中,2015年左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脑科学与康复的理论探索,而2020年之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康复训练和医学应用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形成较新的研究热点。见图5。

研究现状

智能康复在我国的研究热度和关注度不断提升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以及康复医学领域的发展需求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2倍,其中许多患者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这使得康复医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智能康复作为一种创新的康复手段,吸引众多科研人员,使得发文量增加。国家对康复医学领域的政策支持也是发文量增长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康复医学研究和创新的政策,包括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建立康复医学研究中心等,政府也对康复医学领域的科研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为智能康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保障。

发文量前5的研究机构分别是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康复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民政部神经功能信息与康复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部分机构间形成连线,表明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但我国智能康复领域的机构合作仍有待加强。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科研机构在智能康复领域已经形成紧密的合作网络,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和欧洲的一些研究机构通过联合研究项目,共享科研资源和技术,推动智能康复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比之下,我国科研机构之间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影响机构间的合作效果。我国科研机构在科研资源分配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些机构拥有丰富的科研设备和人才资源,而另一些机构则相对匮乏。此外,机构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导致研究成果难以共享合作难以深入开展”。我国应加强智能康复领域机构间的合作,建立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和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提高机构间的合作效率和研究水平。

研究热点

关键词体现文献的核心内容,关键词分析可以较为直接地反映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结果显示,中文文献注重于人工智能、脑卒中和智力发育等方面,体现了这些领域在智能康复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和热点方向。

人工智能在智能康复领域的应用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患者的康复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康复治疗提供个性化的方案。有研究发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患者的运动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度,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叫。通过对大量患者数据的学习和分析,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识别不同患者的康复模式和需求,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康复建议。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患者进行交互,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例如,一些智能康复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语音输人,回答患者关于康复训练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复积极性。

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因此在智能康复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研究发现,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智能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通过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系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中。该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康复阶段,调整训练强度和内容,使训练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此外,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智能康复训练还可以通过认知训练游戏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也有研究人员通过认知训练游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智力发育方面的研究可能涉及儿童康复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对智力的影响等内容,通过智能康复手段促进智力发育也是研究的一个关注点。有研究表明,通过特定的智能康复游戏训练,可以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一项针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发现,对患儿开展智能康复游戏训练,可以提高患儿的社交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而促进其智力发育中。

研究趋势

从2014年至2024年排名前10的突现词包括早期干预、新生儿、脑性瘫痪、步行能力、生活质量、认知功能、高危儿、脑机接口等。这些突现词反映智能康复领域在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和关注重点。

早期干预体现对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的重视,在智能康复领域,早期应用智能技术进行干预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新生儿脑损伤的预防和控制中,早期应用智能监测技术和康复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致残率。

同时,早期干预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通过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和康复训练方案,可以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预后。另外,对于新生儿和脑性瘫痪群体,相关研究表明,智能康复技术可以为这些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针对脑瘫患儿的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对于新生儿,智能康复技术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和康复训练方案,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步行能力、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则强调康复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通过智能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智能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机接口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智能康复领域的应用也受到关注,它为患者与外界设备之间的交互提供了新的途径。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帮助瘫痪患者实现自主控制外部设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时间分析

根据关键词时间分析,目前主要研究热点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人工智能的聚类规模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深人,从早期的理论探索到如今的实际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康复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有研究人员指出人工智能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包括在康复评估、训练方案制定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在早期,人工智能主要用于对康复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如通过算法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度。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开始应用于康复训练设备的控制,如智能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叫。如今,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患者进行对话,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

在脑卒中康复领域,其研究量较为集中,2015年前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脑科学与康复的理论探索,而2022年之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和医学应用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形成较新的研究热点。康复、智能化和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为康复设备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技术支持,机器人技术则为康复训练提供了新的手段。智能化的康复设备可以提高康复训练的效率和效果,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早期,康复设备主要是简单的机械装置,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康复设备逐渐具备了智能分析和控制功能。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也从早期的简单辅助运动,发展到如今的个性化训练方案定制。

结论

我国智能康复领域年度发文数量呈上升趋势,人工智能、脑卒中和智力发育等是研究的重点领域。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关注特殊人群康复需求,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的角度出发,可能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