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中国康复医学专科排行榜发布啦!快来看看全国前十名的顶级康复科是什么样的~
来源:医休NNR
作者:康复哥
大家好,我是康复哥,今天复旦版《2023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复旦版《2023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在上海正式发布。
据悉,今年的排行榜由全国近6000名著名同行专家参与评选,共100家医院上榜,45个专科(前10名)榜上有名,相关榜单被业界称为“中国人的看病指南”,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开展,这也是其连续第15年发布。
自榜单发布起,百强医院榜单的前三名一直被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稳稳占据。今年的排行榜则在表达方式上发生重大变化,进榜医院不再直接排名,取而代之的是分为五个等级:A++++、A+++、A++、A+和A,每一等级20家医院。
其中,在最高等级A++++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等20家医院入选(排名不分先后)。
对于不再进行医院位次排名一事,榜单创始人、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教授表示,新的五档式表达,让各家医院将注意力放在自身学科建设上,不过于追求“虚无缥缈”的医院排名,也不会为了排名的0.001分之差而互相“内卷”,避免了医院规模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今年是哪几家医院的康复科上榜,去年我们写了一篇也是同样介绍康复科排行榜的文章,发现部分医院的康复科介绍已经很久不更新,可能是之前大家把时间都花在如何治疗患者身上,没有太注重宣传,今年我们发现很多医院的康复科介绍都做了更新,所以这篇文章我们会将这几家医院的康复科现状结合现有的网上资料给大家做个更为全面的介绍。
首先先给大家科普下排行榜的评分方式:
专科声誉排行榜
由每个专科医生提名其所在专科最专业的十家医院,并按照提名顺序为医院专科计算分数。
假设有50位普外科专家,其中20人选择北京协和医院作为提名第一位,25人提名作为第二位,5人提名作为第五位,则北京协和医院在普外科的声誉总得分为:12x20+10x25+5x5+=535分。其平均声誉值即为10.7分(535/50=10.7,平均声誉值<12)。
对每个普外科专家提名的医院都进行声誉值及平均声誉值计算,即可获得各个专业的医院排名。
先祝贺上榜的康复科,在2023年度康复医学专科排行榜中,华西医院还是保持去年的战绩,依旧“遥遥领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均保持同样名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则顶替了去年作为第二名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变成第二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在今年“弯道超车”,连上三个名次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来了个“身份互换”;
从地域角度分析,当前华东区有三家上榜的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华北两家上榜的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华南区两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西南区两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华中区最少只有一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优质的康复专科会联动到周围的地区,因此可以看出当下华东区的康复资源优势地域优势较为明显,而华中区则较为薄弱,从所在城市来看,侧面说明我国康复医疗发展不均衡。
接下来我们就对榜上的医院做个介绍,让大家了解下“顶级康复天团”是什么样的。
*注:以下各资料均来自于官方网站、公众号等渠道,如若有错误的地方敬请指正。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科室介绍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中国大陆第一个联合培养物理治疗博士单位、中国大陆第一个联合培养作业治疗博士单位、中国大陆第一个联合培养假肢矫形博士单位、中国大陆第一个全日制康复专业本科招生单位、中国大陆第一个康复医师规范化培训单位、中国大陆第一个物理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单位、中国大陆第一个作业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单位、中国大陆第一个假肢矫形师规范化培训单位、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单位、四川省重点学科、四川省卫健委重点学科、四川省康复质控中心主任单位。
1892年,美、英、加等国基督教会在成都创建成都仁济、存仁医院。这,便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前身。1929年,华西医院开始用物理因子治疗疾病,1933年美国人包维尔于华西开设临床理疗课程。1989年正式成立康复医学中心。2013年被评为国家十个临床重点专科之一。1996年,在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下,报经教育部、卫生部备案批准,成为中国第一个招收全日制康复专业本科生的单位;200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卫生部批准为康复医师/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08成立康复医学系;2013年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假肢矫形三个专业全部通过国际认证,2014年成立华西康复医学院。2020年成立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研究所。中心目前开放床位211张,员工226名。其中高级职称29人,硕士80人,博士37人、博士后23人。中心引进欧美现代康复技术与模式,形成了以专病为基础、以功能康复为导向、以现代康复技术为核心的专科康复特色。
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科学研究机构由两部分组成: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与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研究所。
(一)研究方向1.优势研究方向。2016年,实验室经专家委员会讨论,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由三个优势亚专业研究方向组成。肌骨康复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何成奇教授神经康复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屈云教授心肺康复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魏全教授2.亚专业研究方向。2019年为了夯实华西康复学科发展基础,何成奇教授提出建立主要亚专业研究方向。物理治疗研究室:主任杨霖教授作业治疗研究室:主任杨永红教授智慧康复研究室:主任何红晨教授颅脑损伤康复研究室:主任何竟教授高原病康复研究室:主任黄程副教授神经调控研究室:主任高强教授肿瘤康复研究室:主任夏勇副教授,副主任朱思忆副教授再生康复研究室:主任何成奇教授,副主任王谦副教授老年康复研究室:主任李懿博后,副主任蒋佼佼副教授(二)研究团队1.研究生导师。目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何成奇、屈云、魏全、高强、何红晨、杨霖、杨永红、何竟、夏勇、黄程、王秋、苏勇林、喻鹏铭、朱思忆、王璐、王田田。博士研究生导师及博士后合作导师4人:何成奇、屈云、魏全、高强。2.专职研究人员3人。肿瘤康复方向:夏勇副研究员;心肺康复方向:胡丹蓉助理研究员;专职实验技术员:汪香秀。3.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夏勇副研究员4.流动研究团队86人:康复专业硕士研究生51人,康复专业博士研究生17人,在站博士后18人。
(三)研究平台1.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8年3月,经四川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任命何成奇教授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2.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研究所。2020年9月7日,经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正式成立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研究所(川医院[2020]第28号),任命何成奇教授为康复医学研究所所长。(四)研究内容以基础研究为导向,以应用基础为重点,以功能与结构重建为目标,以中西医结合和康工融合为特色,以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为手段。形成了涵盖神经康复、肌骨康复、心肺康复三个优势亚专业方向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再生康复、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转化康复研究等。
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一、康复医学基地概况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是一个具有60余年悠久历史的学科。早在1957年华山医院就创建了国内首批医疗体育治疗室(现今康复医学科前身),在我国康复医学创始人之一范振华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以运动系统伤病康复为主的综合康复医疗工作,同时也是国内最早招收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的硕士点之一。
1984年成立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科,为国内综合医院中第一批建立的康复医学专科,由范振华教授任主任。1999年成立康复医学科,由胡永善教授任主任、吴毅教授任副主任。2006年增设朱玉连主任技师任副主任。2010年由吴毅教授任康复医学科主任、住培基地主任,朱玉连主任技师任教学副主任和白玉龙主任医师任医疗副主任,2015年增设贾杰主任医师为科研副主任,2019年科室增设姜从玉副主任医师为住培基地教学主任兼基地秘书。2022年吴毅教授任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白玉龙教授任科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并担任住培基地主任,增设吴军发主任医师和孙莉敏主任医师为科室副主任,姜从玉副主任医师担任住培基地教学主任,陈婵主治医师担任住培基地秘书。目前主要开展以神经系统伤病和骨关节系统疾病为主的综合性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娱乐治疗(RT)、吞咽障碍治疗、支具矫形器、针灸和推拿等现代康复治疗与中国传统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性康复治疗为特色,同时科室积极开展康复评估与康复治疗新技术,包括超声/肌电图/电刺激定位引导下的肉毒毒素注射、肌骨超声、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上下肢康复机器人、步态分析、平衡测试及训练、动态肌电图、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脑电图及诱发电位、虚拟现实技术、脑-机接口技术、运动想象治疗技术、促醒治疗技术、盆底-性功能康复技术、脑卒中心肺适能全周期康复技术、高压氧舱治疗,以及冲击波和淋巴引流治疗技术等新的理念和方法。临床康复医疗工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以“全心全意为患者康复治疗”为宗旨,以科研为先导,以团结协作的康复医疗团队为基础,在华山医院总部开展门诊康复治疗和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手外科、骨科、运动医学科、老年科、高等病房和外宾病房等相关病房内早期床边康复训练和治疗。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协作,按照国外现代康复治疗的模式,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恢复机体功能,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为此在华山医院浦东院区设有两个康复病区,52张康复病床,并配套齐全的康复门诊和康复治疗室。在华山医院宝山院区设有29张康复病床,并配套齐全的康复门诊和康复治疗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2018年启用,虹桥院区设有9张康复病床,同时配备独立的康复门诊和康复治疗室,以及配备有20个舱位的大型高压氧舱治疗室。目前康复医学科共有核定住院床位90张。另外,在虹桥院区附近,设有2家合作康复医院,1000余张康复床位,开展系列全面的康复医疗服务工作。2021年5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国家区域临床中心战略支撑)康复医学科康复病房顺利开张,设有46康复床位和配套康复医疗门诊和康复治疗服务。
科室康复医疗特色
1.运动疗法:康复医学科范振华教授在国际上首创和设计制备方盘关节量角器及关节功能治疗系列产品牵引器械,利用该项运动疗法已治疗各种关节活动障碍患者数千人次,获得满意效果。同时该项研究成果,已在全国多家康复医疗单位应用和推广应用。运用运动疗法、传统医学和理疗相结合的特色治疗方法对治疗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骨关节炎和脊柱侧弯等疾病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康复医学科承担上海市重点医学课题“急性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治疗”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开展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长达6个月的连续康复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在此基础上,2001年11月申请到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急性脑血管疾病三级康复方案的研究”。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作为领头单位,联合全国22家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省级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联合攻关,已总结出一套脑卒中后偏瘫的规范治疗方案和实用技术。2007年8月吴毅教授主持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研发4种针对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设备,该治疗仪器将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目前在国内康复医学科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明显社会康复效益。
3.脑外伤后的康复治疗:科室重点开展颅脑外伤康复治疗的技术,成功康复治疗多名严重颅脑外伤或脑部术后长期昏迷的患者,同时康复医学科在康复治疗颅脑外伤引起的昏迷、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及步态困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配合开展康复评估与康复治疗新技术,包括超声/肌电图/电刺激定位引导下的肉毒毒素注射、肌骨超声、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上下肢康复机器人、步态分析、平衡测试及训练、动态肌电图、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脑电图及诱发电位、虚拟现实技术、脑-机接口技术、运动想象治疗技术、促醒治疗技术、脑卒中心肺适能全周期康复技术等新的理念和方法实现对脑外伤患者的康复精准评估和治疗。
4.脊髓损伤的康复:康复医学科有多名教授在欧美学习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技术,已成功康复治疗了多名严重脊髓损伤患者。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气压治疗、起立床、电刺激、针灸、推拿、高压氧,同时配合营养神经类药物,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控制大小便,积极开展康复评估与康复治疗新技术,包括超声/肌电图/电刺激定位引导下的肉毒毒素注射、肌骨超声、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上下肢康复机器人、步态分析、平衡测试及训练、动态肌电图、虚拟现实技术、脑-机接口技术、盆底-性功能康复技术、以及冲击波和淋巴引流治疗技术等新的理念和方法,实现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精准评估和治疗。
5.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该课题为卫生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通过不同方式的肌力训练,缓解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重点是膝关节骨关节炎,改善患者的肌力功能。我科主编《骨科康复医学》一书,并主编了卫生部规划视听教材二部:《关节炎康复》与《康复治疗—物理疗法》,积极开展骨关节炎的精准康复评估和精准康复治疗。
6.儿童康复:康复医学科设有针对脑瘫康复训练、臂丛神经损伤(产瘫)的康复训练和治疗的专门的儿童康复。以及针对脑瘫痉挛状态患者MDT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实现对儿童康复患者的精准康复评估和治疗。
7.手外伤康复及手功能康复:康复医学科依托医院手外科,可以开展各类手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和治疗。是华山医院手外科独创的颈7神经移位手术术后手功能康复示范单位。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上肢及手功能康复方面的研究及针对性治疗,拥有手功能康复基地,建立了系统的手功能评估体系和治疗体系,同时提出“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治疗模式、脑卒中手功能康复“上下肢一体化”理论模式,并研发了多模态镜像训练设备、多维度视频评估系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支具等手功能康复仪器设备,建立手功能规范化建设平台,在全国的手功能治疗中处于领先地位。著作《手功能康复概论》、《手功能康复理论实践》填补了国家在手功能康复方面著作的空白,将为今后从事手功能康复治疗的医生和治疗师们提供权威的临床参考。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上肢及手功能康复领域产、学、研、医合作模式研究”。
8.肉毒毒素注射技术:自1999年开始,康复医学科开展肉毒毒素注射,在肌电图定位器的引导下,进行肌肉靶点注射,缓解肌肉痉挛,改善患者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颅脑外伤、脑血管病、脑瘫、病毒性脑炎、缺血缺氧性脑病、变性脱髓鞘性脑病和脊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肢体痉挛、肌张力异常增高、面肌痉挛、痉挛型斜颈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在浦东院区康复医学中心设有肉毒毒素注射诊疗康复中心。
9.乳腺癌术后康复:康复医学科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健康科学院合作,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疼痛、上肢功能障碍等均有成熟的治疗方案,可以实现乳腺癌术后的精准康复评估和治疗。
10.淋巴水肿康复技术:康复医学科目前可以开展各类原因造成的淋巴水肿康复治疗,如乳腺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腹盆腔手术后的下肢淋巴水肿,踝关节损伤后的足踝淋巴水肿等。11.言语和吞咽康复新技术:康复医学科目前拥有言语和吞咽康复医师和治疗师4人,开展系列言语和吞咽精准康复评估和精准康复治疗,拥有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等多项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新技术。
12.高压氧治疗技术:康复医学科目前配备有20个舱位的大型高压氧舱治疗室,3名高压氧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开展多种疾病的高压氧治疗。
13、其他康复新技术:包括脑网络重塑的多模态电磁调控技术;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康复定量评定和信号反馈式康复治疗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康复评定体系和训练技术;意识障碍精准康复评定-预后分析-促醒治疗技术;基于信息系统的远程认知功能障碍筛查技术;针对脊髓损伤的二便功能和性功能诊疗技术;针对上肢-手功能障碍的综合评定和康复技术;针对平衡-步态障碍的综合康复技术;针对言语-语言障碍的综合康复技术;针对吞咽障碍的综合康复技术;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康复评定和治疗技术;多角度联合精准评定关节活动度和快速信息采集技术;肺脑感知综合康复干预技术;心肺-运动综合干预技术;肿瘤风险把控和癌性淋巴水肿定量康复评定技术等15项康复新技术。康复医学科人员结构现任学科带头人:吴毅;科室主任:白玉龙(主持工作);科室副主任:朱玉连、贾杰、吴军发、孙莉敏;住院医师规培基地主任:白玉龙;住培基地教学主任:姜从玉;住培基地秘书:陈婵。康复医学科已形成人员配套齐全、结构合理的康复医学学术梯队,包括正高(主任医师7人,主任技师1人)8人、副高(副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技师1人,副研究员1人)9人、主治医师17人、住院医师5人、主管治疗师14人、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27人,包括针灸推拿师4人,共计82人,另外科室康复护士36人。
3、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有些科室没在网上找到全家福,只能用专家介绍顶上了,膜拜大佬~
科室简介: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始建于1956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康复医学学科之一。连续六年(2011-2017)蝉联复旦大学医院研究所《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一位,在国内最早获得康复医疗机构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最高级别三年期认证。目前中心下设两个临床科室:重症康复医学科、老年康复医学科,同时设立七个亚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呼吸康复中心、脑康复中心、脊柱脊髓康复中心、肿瘤康复中心、女性康复中心和儿童康复中心。现有职工13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2人,高级职称40人(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任治疗师6人,副主任治疗师13人,副主任护师9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均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组织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康复医学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科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国家卫健委脑卒中康复培训基地、国家康复医学中心建设单位、省医学创新中心、省功能重建与康复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单位、省“兴卫工程”重点学科、省级专科诊疗质控中心及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原卫生部最早认定的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培训基地,在全国率先开办康复治疗专业(2001年),是国内最早成立康复医学院的单位之一,有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两个硕士点和博士点(其中运动医学是全国最早的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康复治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康复治疗专业(作业治疗方向)四年制本科教育课程通过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FOT)国际认证的最高等级。中心累计获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发表SCI论文160篇,编写专著97余部(其中教材22部);获多项省部级奖项。
网上可找到的内容实在有限,就先放这些~
4、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科室介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成立于1988年10月,是直属于中国残联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和我国一家以康复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公立医院,主要承担着我国康复医疗、康复研究、人才培养、社区指导、国际交流等多领域康复工作。
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已经成为集康复医疗、教育、科研、工程、信息、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康复机构,拥有职工1700余人,占地220余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置门急诊、康复临床、综合临床、康复治疗、医技等52个科室,并设有残疾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神经损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开放床位1100张。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是我国现代康复医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我国康复事业的一颗明珠。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作为医疗保险(A类)与工伤保险定点医院,具有规模大、康复手段齐全、康复流程完善、康复模式先进、康复专家众多、康复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等优势,形成了覆盖残疾预防、急性期救治、早期干预、中后期康复、职业康复和社区家庭更生等内容的中国特色全面康复服务模式。
诊疗介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拥有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儿童康复、骨与骨关节康复、神经泌尿康复、心肺康复和传统医学康复等多个优势专业学科。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以现代康复医学为主导,针对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截肢、骨关节伤病、小儿脑瘫等病症引起的功能障碍以及慢性疾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和康复治疗小组工作模式开展系统康复,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文体治疗、水疗、物理因子治疗、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社会康复、假肢矫形、中医治疗、教育康复和职业训练等,形成了以功能评估—康复治疗—效果评价为基础的康复流程,探索出一套急性期救治与恢复期康复相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工结合的康复模式。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开设多个学科的专病门诊:肛肠外科专科门诊、甲状腺专科门诊、乳腺疾病诊疗与康复专科门诊、神经调控与排尿障碍专科门诊、运动损伤康复专科门诊、脑功能重建康复外科门诊、心脏康复专科门诊、高血压专科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病专科门诊、呼吸康复专科门诊、哮喘疾病专科门诊、腹膜透析专科门诊、血液透析专科门诊、糖尿病运动康复专科门诊、骨质疏松专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专科门诊、呼吸功能重建专科门诊、听力语言康复专科门诊、脑瘫外科专科门诊、腰腿痛颈椎病专科门诊、低弱视力康复门诊、眼底病门诊、白内障专科门诊、麻醉咨询专科门诊、认知康复专科门诊、颈性眩晕门诊、血管外科门诊;拥有腹腔镜系统、小关节镜系统、骨科超声手术仪、智能型多关节康复训练仪、假肢矫形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康复机器人等大型医疗康复设备600余台。
5、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科室介绍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教研室)的前身为理疗科,于1948年在上海同济医院创建成立,1955年上海同济医院内迁至武汉,1984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为国内最早成立的康复医学科之一。目前学科带头人陈红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罕见病中心康复分中心主任,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血管衰老评估与干预平台负责人,华中干细胞库主任,《中国康复》杂志社主任,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荣获“国之名医”,楚天学子以及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等称号。科室现状
本科室包括汉口院区和军山创新基地,现有开放床位200余张,远期规划床位500张。开展门诊、病房以及床旁早期康复,为广大病患提供精准、有效且有温度的康复医疗服务,并为全院各科提供电诊断评估、尿动力学评估、假肢矫形支具制作以及高压氧治疗等临床服务。我科在临床方面,以亚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科室内涵建设,包括早期康复、重症康复、脑损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肌骨疼痛康复、中医传统康复、盆底综合康复、临床研究病房等,致力于打造具有同济品牌的脑部病损中西医特色康复诊疗中心、脊髓损伤综合康复管理及盆底康复中心、重症及心肺康复管理中心、脊柱相关疾病规范化预防诊疗康复中心以及神经电生理技术康复诊疗中心。在科研方面,我科还拥有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康复研究所、同济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等,在干细胞基础及临床转化方面做出了突出成果。
一、脑部病损中西医特色康复诊疗中心
康复科历经30余年的脑部病损研究与实践并举,将康复技术的作用机制研究与脑部病损临床治疗密切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综合运用中、西医康复技术,为脑卒中、颅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提供最优化的康复服务。除了运用传统康复技术,如运动再学习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及Rood技术外,还在于2021年在国内率先引进国际领先的瑞士Hocoma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并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院深度合作,参与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及疗效验证,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stroke》上。本专科还引进国际先进的经颅磁刺激定位导航系统(TMS navigator)实施定位刺激,精准定位刺激靶区并锁定刺激深度,实现对较难定位的左侧前额叶背外侧、Broca区、Wernicke区、海马区等的精准操作,应用于脑部病损后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焦虑与抑郁症等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运用包括VFSS等技术建立吞咽功能障碍规范化评估流程,采取个性化的基础训练、直接训练、VitalStim吞咽电刺激、环咽肌扩张、tDCS、rTMS、针灸、间歇性管饲等综合措施干预,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将多媒体交互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通过上肢机器人辅助动力,模拟日常生活活动,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WAB计算机言语评估与治疗系统、PACA心理言语评估与治疗系统,为言语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科学的评估与治疗。超声引导下精准的肉毒毒素注射为大量患者改善了痉挛状态,提高了运动功能。
二、脊髓损伤综合康复管理及盆底康复中心
通过MDT诊疗模式,强强联合以达到患者治疗过程的无缝衔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满足脊髓损伤患者从早期入院到出院回归全程康复需求。与泌尿外科合作组建神经泌尿-康复治疗团队,使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本中心内可得到从保守治疗(膀胱容量管理、清洁间歇导尿)到介入操作(膀胱肉毒素注射、膀胱造瘘、膀胱扩大术、人工膀胱)的全方位治疗;与疼痛科合作组建神经病理性痛治疗团队,为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制定从药物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到手术治疗(脊髓硬膜外电刺激植入)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运用国内领先的康复医疗理念和技术,帮助患者功能恢复,包括基于“现代神经可塑性理论”的运动疗法(以节奏性运动训练、强迫性运动、减重步行训练等为代表性方法);无创性神经调控术(如经颅及经脊髓磁刺激/盆底肌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等代表性方法)以及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康复工程技术等。此外,尿流动力学评定能为精准地洞察患者的排尿功能、制定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证据。并且我中心针对患者从医院回归家庭的薄弱环节设立“院内生活重建”及“出院计划”项目。自2014年以来,与武汉市残联、皓然公益每年联合举办同济医院脊髓损伤病友交流会,将生活重建的康复理念融入到临床诊疗,并延伸至患者回归家庭和重返社会的过程。2021年率先发布《中国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白皮书》,反映了中国脊髓损伤患者生存现状,唤起社会大众对脊髓损伤群体以及对患者膀胱管理、生活质量等关注。除此之外为造福更多患者,努力推广脊髓损伤康复技术,牵头撰写多篇国家级行业指南:《神经源性膀胱康复评定与管理指南》(2018)、《脊髓损伤物理治疗指南》、《国家级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与实践指南》和《间歇性导尿术护理实践指南》(2021)等,同时还可对产后以及泌尿外科等相关盆底疾病和临床问题提供综合康复服务。
三、重症及心肺康复管理中心(意识障碍促醒中心)
通过MDT工作模式,重症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在早期即开始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包括早期多重感觉刺激促醒技术、床上的肢体功能活动、心肺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早期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姿势的调整等。中心设备齐全的监护系统有力地保障重症患者康复治疗的安全进行,科学的营养管理也为重症损伤患者的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4年7月26日华中最大的高压氧舱已在我院军山创新基地开始运行,可开展舱内电刺激治疗、舱内心电以及呼吸机支持。在传统的促醒治疗基础上,综合运用rTMS、tDCS、MNS等神经调控方法,通过对重型患者中枢与外周神经共同刺激,并联合高压氧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醒脑开窍”针刺、推拿等传统康复方法,也是对现代康复促醒治疗有力的补充。通过综合治疗手段提高了重症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率和气管切开拔管率。
四、脊柱相关疾病规范化预防诊疗康复中心
本专科围绕脊柱相关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脊柱侧凸),将临床和科研成果有机整合,打造优化后的脊柱相关疾病的预防-评估-治疗-宣教临床治疗与科研体系。针对颈椎病、腰椎病主要采用以Mckenzie力学诊断和力学处理为核心的诊治技术,辅以综合运用Maitland关节松动术、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整骨治疗技术、肌肉能量技术、筋膜放松技术、神经松动技术等手法治疗技术以及各类理疗设备治疗。
同时运用整体观理念、SET训练设备、Stabilizer等对躯体弱链肌肉进行训练,强调随访及健康教育等在治疗全流程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地控制症状,改善功能活动。本专科作为国家卫健委多中心项目“基于临床大数据的脊柱疼痛精准康复研究与推广”的分中心承担颈椎病、腰椎病的精准诊疗研究与推广。在本领域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多部指南及专家共识的撰写。
针对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为主)疾病主要综合运用特异性训练、矫形器治疗。本专科率先引进三维体表整体姿势分析(GPS),并结合德国施罗特体操及国际主流特异性训练原则,基于三维主动矫正理念基础上开发出一套适合国内中小学生家庭训练的简化动作,并创新性采用整体姿势分析和三维超声角度测量客观量化评估内容,指导改良色努矫形器(7轴机器人加工完成)和矫形鞋垫等的制作。运动训练过程中,配合使用表面肌电等精准评估设备监测肌肉激活状态及提供训练指导。在此基础上,本专科国内首创脊柱侧凸三维矫正治疗仪(国家发明专利,CN209611466U)辅助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脊柱侧凸的综合诊疗体系及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五、神经电生理技术康复诊疗中心
本中心神经电生理技术康复诊疗平台服务于全院各临床科室,通过对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及肌肉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协助临床做出正确的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将体感诱发电位(SEP)、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事件相关电位(ER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等技术用于神经传导通路的检测,能够辅助瘫痪、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疾患的神经功能评价及预后判断,指导康复治疗。同时利用肌电图引导肉毒素注射,应用于卒中后痉挛状态、痉挛性斜颈等疾病的治疗,并借助F波、H反射等电生理技术对这些肌张力障碍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除此之外还开展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阴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以及交感皮肤反应等电生理技术对神经源性膀胱及盆底功能障碍等疾病进行电生理评定。在周围神经损伤中,与我院骨科形成一体化诊疗团队,手术前对神经损伤责任病灶进行精确定位,术后对神经恢复情况继续连续性评估。在承担临床工作的同时,还为临床及基础试验提供神经电生理功能检测的技术平台。
六、干细胞基础及临床转化中心
在基础研究方面,经过长期积累,本学科实验室形成了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一、ALS患者iPSC细胞的研究:首次阐明神经丝缠结是ALS的早期致病机制。建立适用于我国ALS患者的iPSC库并参与国家干细胞资源库的建立。提出中间神经元是未来治疗ALS的新的靶向细胞。
二、人类星形胶质细胞体内模型的研究:建立“人-鼠脊髓”嵌合新模型,解决了长期以来限制在体研究人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瓶颈问题。成果被作为突出贡献“Star power”发表在JCI上。
三、神经系统特定区域的中间神经元的诱导分化:创立了获得高纯度的脊髓dI4区和V3区前体细胞的新技术,可用于相关神经系统修复。以上相关成果已申请、获批国内及国际发明专利多项,并获得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以上研究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先导专项,载人航天医学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湖北省创新群体项目等的支持。干细胞临床转化和治疗:制备临床级别干细胞,用于疾病治疗。本科室开展全球首例“人胚胎干细胞来源间充质样细胞对半月板损伤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研究”。本项目从2018年12月11日启动到2022年7月22日结题历时4年。目前该项目研究数据已支持注册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后续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将有望为广大半月板损伤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开展的诊疗项目包括:
康复评定:包括脑电图评定、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神经电生理评定、尿流动力学检查、电子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检查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定、动态姿势及稳定性综合分析、三维动作捕捉运动分析、步态分析、足底压力分析、运动心肺及能量代谢评定、肌骨超声、手功能综合评估、言语和吞咽功能评定、认知和心理评定等各种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包括各种国内外最前沿的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和手法治疗,如:导航下重复经颅磁刺激、盆底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皮体表变频电刺激、基于动静态姿势分析的脊柱力学诊疗系统、智能动静态平衡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Hocomma智能上/下肢机器人、天轨步行训练系统等。
2.作业治疗:OT作业平台治疗、Armeo Power上肢康复机器人、手功能训练智能交互系统等。
3.言语与吞咽治疗:计算机言语认知训练、言语嗓音ICF-RFT疗法、吞咽综合治疗、吞咽电刺激、吞咽生物电反馈治疗、环咽肌球囊扩张治疗等。
4.传统治疗:针灸、推拿、牵引、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中医经络治疗、远红外理疗按摩等。
5.康复工程:基于3D打印技术和七轴机器人的个体定制化假肢矫形器治疗。
6.注射治疗:超声或肌电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超声引导下关节腔注射等精准注射治疗、穴位注射。
7.高压氧治疗。
诊治疾病包括:
1、脑卒中、颅脑损伤、脑炎、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瘫等所导致的意识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痉挛等;
2、脊髓损伤、脊髓炎等所致的运动、感觉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3、周围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及其他各种外周神经(腋、肌皮、桡、正中、尺、胫、腓神经)损伤等;
4、骨关节系统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运动损伤(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软骨损伤)以及骨折、关节脱位后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障碍;青少年脊柱侧弯、先天性足内、外翻等;
5、冠心病、慢阻肺等相关内科疾病所致心肺功能障碍;
6、产后、老年、泌尿系统疾病等所致盆底功能障碍;
7、炎症性疾病:小儿肺炎、支气管炎、咽喉炎、乳腺炎、关节炎、脓肿、麦粒肿、伤口感染、面神经炎(面瘫)、急慢性附件炎、盆腔炎等。8、皮肤疾病:各种疤痕、硬结、痈、带状疱疹等;
9、CO中毒、突聋等;
10、其他:肿瘤相关、外科手术后功能障碍等。
6、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95年,以神经康复为特色和优势,包括吞咽、认知、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的康复,特别是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的评估和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
基本情况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由最初的理疗科发展而来,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科室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康复医学中心,于2013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9年获批山东省临床精品专科,2020年获批山东省智能康复工程实验室。
科室为山东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康复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中心、山东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山东省康复医师培训定点医院、山东省康复治疗师培训基地等。负责起草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康复医学专业所有20个临床路径,主编康复医学专业规划教材3部,副主编规划教材1部,主持编写物理医学与康复疾病与治疗指南22部,并牵头编写《腰痛康复指南》,专业水平受到全国同行的一致认可,对康复医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科室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承担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等院校的康复医学教学及带教任务。2022年,康复科牵头成立山东省康复医学专科联盟,成员单位75家,实现山东省三级康复医疗资源全贯通,旨在进行康复医学一体化建设,为患者提供诊疗-康复-长护连续性服务。
诊疗特色
科室承担齐鲁医院临床各科室患者疾病、损伤急性期的临床康复,以会诊模式,选派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深入相关临床科室,提供早期、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同时开展规范的亚急性期疾病的系统性规范化康复治疗。科室形成了脊柱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疼痛康复、脑卒中康复、骨关节康复、儿童康复、帕金森康复等特色亚专业,且各亚专业逐步开展了具有特色的诊疗技术,主要包括:脑卒中、脑外伤康复,以环咽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吞咽困难、仿生手等智能康复技术、肌电图检查与电生理评定、三维步态分析、植物状态的促醒治疗等为主要特色;脊髓损伤康复,以神经源性膀胱的评定与康复处理、假肢矫形器的个性化配置与使用为主要特色;疼痛康复,以肌骨超声引导下的注射治疗及综合性物理因子治疗为主要特色;脊柱康复,以脊柱牵引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多学科治疗脊柱疾病;骨关节康复,与骨科联合成立了运动康复医学临床中心,由骨科及康复科专家共同指导,以难治性膝、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综合治疗、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为主要特色;儿童康复,以脑发育不良的偏瘫患儿的综合康复治疗为主要特色;帕金森康复,为康复科与神经内外科多学科协作的特色诊疗模式。
技术优势科室配备大量先进的治疗设备,如上下肢康复机器人、三维运动采集与分析系统、奥托博克假肢矫形器制作系统、人机交互训练系统、平衡评估训练仪、快速牵引床、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主被动训练系统、语言评估训练仪、膀胱功能测定训练仪、体外冲击波治疗系统等。开展的特色诊疗项目有:CT、超声引导下环咽肌肉毒毒素注射;肌电、超声引导下痉挛肌肉、尿道括约肌、唾液腺等肉毒毒素注射;超声引导下的肩关节腔、膝关节腔穿刺治疗;三维步态分析技术;脑功能评定技术;电子纤维喉镜吞咽功能评估技术;心肺康复治疗;矫形器装配;共鸣火花感应电治疗、乌头离子导入治疗;腰椎多方位快速牵引等。专科规模及专家团队
病房现开放床位113张,所有病房均按照国际标准配备无障碍设施。设有康复评定室、运动疗法室、作业疗法室、物理因子治疗室、脑瘫治疗室、言语治疗室、吞咽功能训练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室、针灸室、康复工程室等康复训练场地,总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
科室现有医师19人,全职博士后2人,治疗师50人,护士30人,硕士以上研究生24人;科室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人。
学科带头人岳寿伟,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智能康复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常务副会长。
科室主任王永慧,教授,博士生导师,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神经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2018年入选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名医体系。
8、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于1992年8月由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康复组及北医三院理疗科合并成立,至今已30年。目前,康复医学科拥有51名职工,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治疗师7人,治疗师23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护士8人。我科坚持以骨科、运动创伤康复为特色,神经、心肺康复全面发展。历届科领导把握机遇,努力促进学科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年,我科获原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6年,我科成为国家级康复医学质控中心。2021年,我科成为北京市康复医学质控中心,国家重点规培基地。
诊疗项目概况
依托完备的学科体系、丰富的病源及一流的研究团队,我院在康复一体化、个性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形成以骨科和运动康复为特色,神经和心肺康复全面发展的康复体系。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全国率先以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及治疗师组成的治疗团队(Team approach)开展康复治疗,以临床、康复一体化的工作模式进行康复治疗。
我科的医师、治疗师深入急性期临床科室病房,跟随医师查房,治疗师在医师的指导下共同决定病人的康复治疗方案,之后具体实施。在康复团队建设方面,我们具有完备的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康复辅具与矫形器师、康复专科护士等专业人员梯队。在亚专科发展方面,我们在骨科及运动创伤康复的优势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骨与关节康复、运动损伤康复、神经康复、脊柱脊髓康复、心脏康复、呼吸康复、重症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产科康复、肿瘤康复等多学科全面发展,并率先在骨科病房、神经科病房、全科医学科病房等建立前移康复工作站12个,开展TKA、颈椎病等重点病种的术前评定和宣教,深化亚专科专业化发展。
在完善的临床亚专科建设基础之上,设置完备的治疗亚专业,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尿路管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康复工程、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设置全面的评定亚专业,包括颈椎及躯干功能评定、FMS评定、运动平衡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言语吞咽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及足底压力测定、作业日常活动能力评定、心理评定、神经电生理评定、心肺功能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等。设置专职医师评定岗,专人负责住院患者成套功能测试、神经电生理检查等康复评定工作。
利用电子化康复系统,在线记录患者康复评定结果。开展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治疗技术,包括超声引导下PRP注射、神经阻滞、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超声定位下冲击波及SNMT治疗,导航经颅磁刺激治疗,机器人外骨骼辅助肢体功能训练,等速肌力训练,减重跑台训练,Schroth脊柱侧弯矫正训练,压电式冲击波治疗,高能激光治疗,聚能超声波治疗、盆底干扰电等,治疗效果获得广大患者好评。
团队介绍
目前,康复医学科拥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2人。康复科目前有治疗师33人,博士3人,硕士4人,本科23人,其中主管治疗师8人。大专及以下5人。全面开展了运动损伤、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心肺功能、言语吞咽障碍、颈肩腰腿痛等慢性疾病的康复。建立并完善了专科护士资质认证及专科护士基地管理方案,有教学培训基地管理制度、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有完善的专科护士基地组织架构,建立规范的专科护士基地管理制度及流程。设立护理部教学主任-教学干事-各大科教学护士长-病房教学主带教的四级教学管理体系,规范的教学制度、严谨的教学态度、优良的教学环境,保证了教学效果。有中华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实习基地。相应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师资力量等保证临床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病房有中级职称4名。
崔国庆,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康复医学科主任,肩肘专科主任。关节镜下“嵌入式”喙突移位手术-Cuistow(Chinese Unique Inlay Bristow)的首创者;双榫卯髂骨植骨术发明人;肩袖撕裂“M”缝合发明人;肩关节Hugup(抱抬抗阻)试验和IRRTM(外展外旋位内旋抗阻,又叫ABERR)试验的发明者,这两个试验被国际权威机构AAOS作为高质量研究,成为中国唯一被纳入指南的两个肩袖诊断试验。
周谋望,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康复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委员会主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康复分会主委;北京康复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骨骼肌肉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委。
9、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
*注:该院信息大部分源自两年前的公众号,不一定更新及时,他们家的官网貌似都荒废了,实在是卡的进不去~
医院介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后合作培养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主要依托单位,首批国家级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及广东省重点住培基地,珠江康复专科医疗联盟发起单位,广东省最强科室推荐单位,复旦专科声誉排行榜全国提名学科。
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为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康复领域核心单位,中残联华南地区唯一康复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吞咽康复全国培训基地。
科室包括神经、重症、疼痛、骨科、儿童等多个康复亚专科。有成人与儿童2个康复治疗部,辅具与假肢康复工程中心,眩晕与平衡康复中心。现有医技护研人员101名,其中高级职称7名,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主要研究方向:脑功能检测与神经调控、意识障碍促醒、人工智能、3D打印、疼痛与镇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康复工程与生物力学。
科室特色项目神经康复已搭建了智能神经康复中心、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脑卒中康复中心、干细胞研究中心等多个平台,建立了脑梗死、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规范化康复诊疗程序,康复治疗技术覆盖疾病全周期(超早期、恢复期至后遗症期)。我们实行康复全程精细化、个性化管理,首创偏瘫运动管理与训练改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联合随心手愈作业治疗、言语吞咽功能训练、肉毒毒素注射、无创神经调控和康复辅器工程等技术,促进患者功能的全面康复。
①偏瘫运动功能管理与训练(运动再学习、神经松动术、核心稳定性训练、骨盆调整等)
②随心手愈手工作业治疗技术
③肉毒毒素注射技术
④无创神经调控技术(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治疗、正中神经电刺激)
⑤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治疗、康复机器人、可穿戴式评估与训练系统等)
⑥HUR气阻训练
⑦康复工程
⑧3D打印支具等重症康复
①急慢性危重症整体康复(重症康复)建立重症康复协作平台,推动成套重症康复治疗技术(运动、呼吸、胃肠、吞咽、作业、早期支具运用)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确保早期康复安全、有效、经济,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改善预后,增进功能障碍康复,让更多的重症患者从康复中获益。建设一流重症康复单元,力争成为行业标杆,为重症康复患者提供最佳的软硬件、人文、艺术、心理康复环境。打造华南重症康复品牌,依托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以承办华南重症康复理论与实践论坛为契机,聚集国内外行业领先技术力量,始终站在专业领域前沿,提升亚专科影响力和辐射能力。
②意识障碍系统化诊断和治疗(昏迷促醒)围绕获得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运用国际标准化行为学量表与辅助检查手段,建立系统化意识障碍诊疗规范,科学评价残存脑功能,以大数据预后预测模型推断预后,建立从药物到多模式感觉刺激、无创到有创的神经调控昏迷促醒治疗程序。聚焦国际前沿的意识障碍神经机制研究,建立从临床系统化认知评测,预后推断到昏迷促醒、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研究体系,联合国内多家大学研究机构搭建科研平台--意识障碍联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er for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目前在基于TMS-EEG的意识障碍患者无创神经调控与个体化治疗、基于迷走神经电刺激的意识障碍患者促醒机制、意识障碍患者音乐治疗跨模态机制研究等方面处于前列。疼痛康复珠江医院康复科疼痛康复亚专业依托于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两大平台,率先在康复领域内开展椎间盘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椎间盘胶原酶溶盘术、膝关节感觉神经射频损毁术、腰交感神经无水酒精损毁术、脊柱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臭氧注射、肉毒毒素注射、体外冲击波治疗、银质针、触发点针刺、内热针等国际先进技术,面向各种疼痛及运动损伤患者。亚专业主张从“无创-微创-康复预防”的康复策略,早期积极控制急性疼痛避免慢性转化,还引入国际功能评估体系,综合评测患者功能状况,及早发现功能代偿,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和生物力线,减少运动损伤、疼痛再发率,促进患者功能重建。广泛开展各类疼痛性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主要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癌性疼痛、头痛、肩周炎、骨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症、骨盆及生殖器疼痛、产后疼痛、外科术后疼痛及某些功能障碍等疼痛性疾病外,还包括运动能力筛查、运动损伤预防及体态筛查矫正。骨科康复亚专科现已引进北欧HUR智能抗阻肌力训练系统(图1),摆脱传统肌力训练的粗糙模糊的弊端,帮助实现骨科术后与运动损伤患者的个性化精准肌力评估与训练,使训练更为实效安全;引进动作捕捉系统(图2),对患者康复过程中角度的改变与步态细节进行三维监测与动态捕捉;引进平衡评估与训练系统(图3),帮助患者进行重心转移与平衡训练。此外,亚专科拥有射频治疗仪(图4)、臭氧治疗仪、肌骨超声仪(图5)等,在椎间盘射频消融、椎间盘臭氧消融、神经阻滞、小针刀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亚专科还配备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图6)、动态关节牵伸设备、膝关节训练仪、SET悬吊、体外冲击波、脉冲枪、DNS、超声波、中频电等常规康复理疗设备。亚专科还开展了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技术,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离心的方法从自体全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物,含有高浓度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PRP激活后可释放大量生长因子和炎症调节因子,能够刺激和加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主要应用于骨性关节炎、肩袖损伤、肩周炎、跟腱炎、股骨头坏死、骨折术后等疾病。PRP在欧美国家已经广泛应用,技术十分成熟,安全有效。儿童康复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儿童康复亚专科团队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ICF-CY理论为框架,开展了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吞咽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视觉训练、认知训练、儿童与新生儿危重症康复(NICU和PICU)、体态评估和纠正等综合康复治疗手段,通过专业的康复评估及治疗、家长指导与教育、多学科合作等促进儿童康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其中视觉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儿童危重症康复等在国内均为先行者之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社会赞誉度。常见的儿童康复诊疗对象包括高危儿、发育指标延迟、脑性瘫痪、脑炎后遗症、脑出血、颅脑外伤后遗症、臂丛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先天性肌性斜颈、扳机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折后功能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专家介绍
吴文,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副院长;专业特长:擅长慢性疼痛、瘫痪、脑损伤、神经损伤、眩晕与平衡障碍等疾病的诊治与康复。研究方向:神经康复、疼痛与肌骨康复、脑功能成像、脑电与诱发电位、基于机器学习的预后判断及康复策略制定。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康复评定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手功能康复专委会常委、中国残联康复评定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康复医学管理专委员会常委、广州市康复医学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项目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黄国志、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学术带头人;专业特长:颈肩腰腿痛及微创手术、神经系统系疾病康复、骨关节相关疾病康复、高血压及慢病康复。研究方向:人工智能、3D打印及可穿戴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干细胞/外泌体结合生物材料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学术任职: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康复医
本文2025-02-17 10:13:04发表“医休观点”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xiuqixie.com/article/634.html
- 医疗创新器械-IVD专题一集采当道,破局之路在何方?.pdf
-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规范眼科类医疗服务价格,或利好上游耗材企业加速国产替代.pdf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全球首个实体瘤泛癌种TCEPOC成功,或将加速整个领域的快速发展.pdf
- 医药行业周报:乙肝临床治愈迎来新希望,关注广生堂.pdf
-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市场对左侧反转的重视上升,呼吸道感染上行关注相关板块.pdf
- 医药行业周报:医疗设备招投标大幅改善,看好国产设备公司投资机会.pdf
- 医药行业:2024年第十批国家集采专题报告.pdf
- 澳华内镜(688212)创新赋能向上竞争,国产软镜龙头加速飞跃.pdf
- 肛肠领域老字号品牌,大健康业务全面加速.pdf
- ApacheDoris在区域医疗影像平台中的应用.pdf
阅读排行
- 医疗行业软件开发商ObvioHealth宣布获得战略投资,以加快全球肿瘤学临床试验的部署
- 博纳生物获近亿元融资,鲁信创投领投,持续加深膜分离纯化领域领先优势
- 手慢无!10款已上市密网支架·最全参数对比
- 瑞新康达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加速低能量除颤技术在急危重症领域应用
- 靠大单品融资超13亿元,这家关节植入物制造商16年只做一个产品
- 欧普康视拟取得多姿医疗51%股权,加速布局隐形眼镜行业
- 基于运动想象范式,搭建独特算法,韶脑科技有望将脑卒中康复周期缩短1/3
- 最新的中国康复医学专科排行榜发布啦!快来看看全国前十名的顶级康复科是什么样的~
- 抖音,盯上了康复医疗?
- 收藏!2023年度康复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