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医生自费药店买进口降压药?仿制药质量进入集采之后才开始下降的吗?

栏目:医休观点发布:2025-01-11浏览:3

来源:【医休RDN-公众号】

作者:医休哥

 

大家好,我是医休哥,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很有意思,分享给大家:

杭州三甲医院医生在网上发帖称:“我是医生,我自己吃高血压药与他汀类药,医院没有原研药可开,都是在外面药店购买!同名称的吃了血压降不下。”

医生自己罹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不吃国产药,自己药店购买原研药是不是很讽刺的一件事?集采药表面上看是对患者价格实惠,那效果呢?

医生自己被逼得去药店自费买原研药。患者用药无效不仅延长疾病周期而且用药的费用也同时打水漂。

集采是为老百姓省钱还是为医保省钱?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50%的高血压控制率估计很难实现

关于这种经历分享(吐槽),网上很多,昨晚小编还在群里分享了一个医生的帖子:

某患者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一天一次,一次一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欠佳,早上血压170/80mmhg。

因该患者要去省级三甲医院做脑动脉瘤手术,上级医院医生建议每天两次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一次一片,以加强血压控制。

那位医生问: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一天两次,一次一片控制血压,服用方法是否合理?

不正经回复:凭感觉来,因为药物特性已经无法掌控了。

正经回复:加量不一定加效的,合理的用法应该是再加一种利尿剂。

王继光教授在2024年高血压年会上称:“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为实现50%高血压控制率而努力奋斗。”

如果按悲观的预测,在现有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体系下,2030年除了把高血压目标值调高10~20mmHg,50%的高血压控制率很难实现。

那么问题来了,RDN会成为高血压治疗的“第三驾马车”吗?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人数已达到2.45亿。也就是说,每四个成人中就有一人患高血压病。

来源于全国性的研究、监测显示,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手术(RDN)作为一种治疗高血压的革新微创疗法,实现了高血压治疗从“单纯药物治疗”到“微创介入治疗”的医学科技提升,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控制血压,实现持续降压、减少波动、减少药物负担的效果,将为高血压患者带来了长期、稳定控制血压的新希望。也和药物治疗、生活习惯控制并称为高血压治疗的三驾马车。

但目前高血压的RDN疗法还有些问题待解决:

1-治疗费用相比药物治疗较高;

2-RDN适应人群的探索,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适用;

3-技术普及需要时间,虽然手术不难,但市场准入难啊;

4-大众的接受度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市场教育;

公众对进口原研药的关注,折射出了什么?

央视网公众号发文称:虽然上市的仿制药在统计学上实现了和原研药的“生物等效”,但部分患者和临床医生仍亲身感受到了两者的差异,这也会影响他们的用药选择。陈艳服用进口原研的卡培他滨(希罗达)已有一年,她明显感觉到手脚变黑的情况轻了很多。“还有些病友换原研药后,胃肠道的药物反应小了一些。”杨乐的爸爸长期患有胃病,需要服用胃药奥美拉唑。“进口药(洛赛克)吃一二次就能明显缓解症状,而国产药吃上五六次也没有改善。尝试多次后,就一直使用原研药了。”丁凯是华东地区某地级市三甲医院普外科的医生,抗生素是他临床中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

据他介绍,同一种药名的抗生素,进口的抗感染能力明显更强。“病人手术后,国产药控制不了的感染,进口的就能控制下来。”华东地区某地级市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肖果也有同样的感受。“发现感染时,我们会优先使用国产的青霉素、头孢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但如果效果不好,我们会向上级申请使用进口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用了进口药后,明显看到患者症状缓解得非常快。”在部分医生看来,某些原研药的药效稳定性也强于仿制药。

丁凯和肖果两位医生都注意到,同为降压药硝苯地平,一片进口药“拜新同”,可以让病人血压平稳24小时。“国产药的话,有些病人早上6点吃了药,有效果,下午5点血压又高起来了。”遇到这类情况,一些患者会考虑使用进口原研药,但在公立医院,开进口药并不容易。多位患者表示,自己的医生明确说只能开国家集采的仿制药。林涵一年前入职了华南某市三甲医院的设备科,负责医疗器械和耗材的采购。作为医院的工作人员,她几乎不在自家医院开药。“我今年看了好几次皮肤病和咽炎,和医生们也比较熟,他们会直接告诉我,哪个品牌的进口药效果最好,但医院系统有限制,开不了,让我直接去外面的药店买。”像这种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不知道大众是否真买账,但患者最终会用他们的实际选择来进行回应的。

仿制药是集采后质量才下降的吗?

有个基本的事实:一旦进入集采的仿制药,其质量监管就不仅仅是药监局的事儿了,而是药监部门和医保部门合力监管。当然,一致性评价不是万能的。一致性评价主要评估药学等效和生物等效,通过一致性评价,并不能完全代表具有临床等效性。如果仿制药质量不过关,除了上述可能原因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的仿制药质量进入集采之后才开始下降的吗?

·对于第一种可能性:一致性评价还要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上予以完善,比如对仿制药的长期稳定性和批间质量差异加强验证。

·对于第二种可能性:除了加强质量监管以外,医保部门还要加强对集采仿制药的质量评测与评估。

老百姓经常将仿制药跟原研药对比,对于中选仿制药疗效和安全性有疑虑,是正常的。国家医保局展开过了两次大型的真实世界临床数据研究,但是还远远不够,尤其是针对老百姓关心的常见病、慢性病集采药品,还要加强单品种的观察和信息披露;要有更多来自真实世界的患者人群及长期用药观察数据来佐证,这需要临床医生的真实客观反映。

像下面这种报道,看看就得了,不做评论。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