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应用于胰腺癌,纳米刀消融技术提供更高效安全肿瘤治疗方案!
日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肿瘤微创科郑加生教授成功为两名晚期癌症患者施行了肿瘤微创手术。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名胰头癌患者接受了北京地区首例正式应用于临床的“纳米刀消融术”,开启了胰腺癌等危险部位肿瘤微创治疗新篇章。
术后一个月,这位患者恢复良好,甚至在家中已能从事日常劳作。对此,郑加生教授在接受动脉网采访时透露,患者的康复得益于纳米刀消融技术的临床有效应用。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专家组的领航者,同时也是科技部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事长,郑加生教授在肿瘤微创治疗领域深耕39载,累计完成肿瘤微创介入手术超过5万例,其中肿瘤微创消融手术高达1.4万余例,用针的微创闭合式手术技术开启了保人体解剖结构、保器官生理功能、治病不致残肿瘤治疗新模式。早在2015年7月,他便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纳米刀消融手术的临床试验,其中纳米刀治疗1例未能手术切除的胰头癌患者至今已健康无瘤生存9年余。
据郑加生教授介绍,纳米刀消融治疗是一种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创新的技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精密的电极探针释放高压脉冲电流,在肿瘤细胞膜上精准制造出无数纳米级微孔,直接导致细胞结构破坏并迅速凋亡的不可逆电穿孔技术,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有效治疗。
与传统的消融疗法不同的是,它不依赖“热”或“冷”的物理消融方式,转而采用高压脉冲电流直击肿瘤细胞膜,这一特性使得纳米刀消融在治疗邻近血管、神经及胆管、胰管、气管、肠管、输尿管等关键解剖结构的肿瘤时展现出独特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的治疗选项,有望显著提升肿瘤治疗的整体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一周出院,为肿瘤手术提供新方案
重温纳米刀消融手术过程,郑加生教授告诉动脉网,在消融手术前,团队通过增强CT检查,精准地勾勒出病变部位、血管以及其他重要管路系统的轮廓后,精准布针,又在高压脉冲电流的作用下,肿瘤细胞的细胞膜迅速形成纳米级的小孔,细胞快速凋亡。消融完成后,团队再次进行增强CT检查,确保肿瘤已经呈现低密度坏死区,且未对其他组织造成损伤。
然而,手术的成功只是治疗过程的第一步。术后,患者的血淀粉酶一度增高至1900多,这对她的恢复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一情况,郑加生教授团队采取禁食禁水、药物治疗等措施,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经过精心治疗,患者血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她开始逐渐恢复饮食,并最终术后一周顺利出院。
事实上,早在1985年,郑加生教授就开始接触消融手术,并经历了从化学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纳米刀消融治疗肝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骨肿瘤等多个阶段的探索。他深知,每一种消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而纳米刀消融技术的出现,无疑为胰腺癌等危险部位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2015年7月,郑加生教授在国内首次使用了由美国AngioDynamics 生产的NanoKnife进行临床试验。
而除了胰腺癌外,纳米刀消融技术还可以根治性治疗肝癌、壶腹癌、胆管癌、肾癌、前列腺癌等肿瘤。郑加生教授表示,纳米刀消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微创性、精准性、高效性和安全性:精准杀灭肿瘤细胞,对脉管和神经损伤轻微。它尤其适用于胰腺、肝门部等危险部位早期肿瘤治疗,也为那些外科手术无法切除或术前被认为无法切除的中晚期危险部位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对于年老体弱、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肿瘤患者来说,纳米刀消融技术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规范化操作是手术关键,手术普及还需时日
值得一提的是,郑加生教授此次手术使用的是国产纳米刀产品。郑加生教授强调:“国产纳米刀在性能上并不逊色于进口设备。”
但从整理来看,当前,国内纳米刀行业相较于国外尚显稚嫩。同时,价格因素也是制约纳米刀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郑加生教授告诉动脉网,作为一种高端医疗器械,纳米刀的价格相对较高,一台手术需要20万元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普及程度。
而就费用方面,北京市已经把肿瘤纳米刀消融治疗技术纳入医保乙类报销范围,这无疑为技术的普及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除了费用问题,郑加生教授还坦言,规范化操作和同质化应用是当前普及的主要障碍。
在肿瘤治疗领域,纳米刀消融手术正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同时,郑加生教授也指出,手术成功的核心要素首先在于精湛的操作技术,这要求必须由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执行;同时,手术过程需严格遵循规范化流程,包括术中增强扫描、三维重建、立体定位等步骤,以全面把握肿瘤与大血管及重要脏器的关系,确保精准布针与精准消融。术后即刻进行增强扫描,评估肿瘤消融坏死情况及有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22年版)专家组的组长,科技部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郑加生教授团队不仅参与了该管理规范的制订,同时国家肿瘤微创联盟发布了全国团体标准,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依托这一标准体系,联盟建立了培训体系及独立第三方认证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并以“一 十 百 千 万 工程”项目的形式推动这项技术成熟、同质化地应用于临床。
不仅如此,随着影像设备技术的飞速发展,术前模拟手术已成为可能。郑加生教授表示,利用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全量化体积测量,消融体积测量、虚拟现实技术、穿刺手术机器人技术,进行详细的模拟演练,再结合患者本人的图像进行模拟操作,为后续的临床应用奠定坚实基础。这是他们团队未来的重要工作方向。此外,他们还配备了先进的机器人导航系统,即导航穿刺系统,以进一步提升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在构建一体化手术室方面,郑加生教授同样不遗余力。他致力于整合与优化手术室内的所有设备、系统及流程,以提升手术效率与安全性,他领衔制订的一体化微创手术室标准2015年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L 2015 2 0045514.9),他强调,这些举措将形成一套先进诊疗技术、标准体系、培训体系和质控评价体系,帮助先进的微创诊疗技术规范化和同质化地服务于患者。
本文2024-10-24 15:37:05发表“行业新闻”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xiuqixie.com/article/517.html
- 《帕金森病的多学科康复护理:国际共识声明》解读.pdf
- 热景生物688068.SH深耕IVD检测市场,战略性布局创新药产业.pdf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跨年行情”建议关注CXO、医疗消费、创新药械.pdf
- 医药行业周报:政策支持国产替代,利好头部国产器械份额提升.pdf
-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政府采购给予价格评审优惠,建议关注国产设备相关投资机会.pdf
- 昆药集团600422.SH银发健康产业引领者,有望利空出尽释放业绩潜力.pdf
- 微创脑科学02172.HK国产神经介入龙头迎风起航.pdf
- 2024国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及影响研究报告.pdf
- 2024Q3血制品行业跟踪报告(附批签发):进口人白批次占比提升,静丙逐季恢复.pdf
- 口腔设备专题:CBCT市场空间测算.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