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治疗动脉瘤出血的纳米机器人来了
来源:医休神介说、医休器械(www.yixiuqixie.com)
大家好,我是医休哥,昨天晚上看到一条“炸裂”的消息:研究人员通过纳米级机器人,用于治疗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从而可能实现更精确、相对低风险的治疗方法。
英国爱丁堡大学工程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最近在《Smal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预示着未来微型机器人可以被远程控制,以微创方式在人体内执行复杂任务”。这些任务包括靶向药物输送和器官修复。
支架辅助栓塞是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IA)的主要方式,但仍存在一些关键挑战需要克服,例如外源性植入物引起的狭窄和对抗血小板药物的依赖。研究报道了一种无需支架或弹簧圈栓塞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而是通过使用创新的相变材料(PCM)涂层磁铁矿-凝血酶(Fe 3 O 4-Th PCM)FTP纳米机器人进行治疗。下面这个几个黑乎乎的圆球就是纳米机器人👇
纳米机器人由动态扭矩力混合磁场的集成驱动系统控制。通过实时超声成像引导进行血管内导航,纳米机器人集群可以有效地积聚并保留在体内构建的模型动脉瘤中,然后通过聚焦磁热疗熔化保护性PCM(以可调方式热响应)后控制释放封装的Th以快速闭塞动脉瘤。
通过术后检查和栓塞后2周的随访(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增强超声(CEUS)和组织学分析)确认动脉瘤栓塞完全且稳定。通过生物相容性评估和组织病理学检测来评估栓塞治疗的安全性。该策略无缝集成了安全的药物封装、灵活的磁驱动和临床介入成像,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外源性植入排斥,避免了繁琐的微导管成形,为动脉瘤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磁性纳米机器人体积约为人类红细胞的二十分之一,由包裹在保护涂层中的凝血药物组成,这些药物可在精确的温度下融化。在实验室测试中,数千亿个这样的机器人被注入动脉,然后通过磁铁和医学成像以“群体”的形式远程引导到脑动脉瘤部位。然后体外的磁源使机器人聚集在动脉瘤内,加热到熔点,释放出一种天然的凝血蛋白,这种蛋白可以阻塞动脉瘤,以防止或阻止脑出血。
国际研究团队在实验室的动脉瘤模型和少量兔子身上成功测试了他们的设备。研究人员表示,纳米机器人具有将药物分子运输和释放到体内精确位置的潜力,而且不会有渗漏到血液中的风险。
这项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对脑动脉瘤的精准、相对低风险治疗,脑动脉瘤每年在全球造成约50万人死亡。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微型机器人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以微创方式在人体内执行复杂任务,例如有针对性的药物输送和器官修复。
脑出血市场分析
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病灶或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指在覆盖大脑(脑膜)的组织内层(软脑膜)和中间层(蛛网膜)之间的空间(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表现:
突发头部剧痛,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抽搐、眩晕、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如病情危重可出现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致病原因:
颅内动脉瘤破裂、脑动静脉畸形。
中国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病人数由2017年的8003万人增加至2022年的8474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1.2%,预计将以0.9%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8年增加至8951万人。
发病人数于2028年近14万,30天死亡率高达45%。随着颅内破裂动脉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国的颅内破裂动脉瘤发病人数由2017年的13.2万人增加至2022年的13.6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1.2%,预计将以0.9%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8年增加至13.8万人。
•主要病变血管处理方案:
包括手术夹闭、介入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1-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历史较长。它是一个开放性手术,需要打开颅腔并且需要显微操作。找到动脉瘤后在显微镜下仔细将其与正常血管和脑组织分离开,充分分离暴露后用小钛夹将动脉瘤夹闭,从而阻止血液进入瘤腔。
2-血管介入治疗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许多中心已经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血管介入治疗的操作都是在血管腔内完成的,与开放手术不同,它通过植入弹簧圈、支架、球囊等材料进行动脉瘤的治疗。相比开放性手术,血管介入治疗的创伤更小。目前主要以弹簧圈栓塞术及FD置入术为主。
久事神康的“Repath®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一款通体显影的密网支架,采用钴铬合金,48/64编织结构,铂钨丝与钴铬丝1:3混编。
支架头端无包裹,操作简单,即刻释放。涵盖2.5-6.0mm标称直径范围,最长70mm长度规格。独家P型号系列,专为多穿支血管部位设计。
适应症广泛:适用于前循环和后循环相关节段血管、大型/巨大型、中型、小型、囊状和梭形的动脉瘤,能够帮助患者解决更广泛的疾病问题。
3-对于高龄患者,并伴有多种系统性疾病,手术会增加风险,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但是保守治疗的方法只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不能够根治。
神经血管畸形是一个涵盖了破坏性神经系统损害风险的病变,以及缓慢、静态或良性病程的病变的总称。主要包括脑动静脉畸形(cAVM)、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等。上述神经血管畸形疾病均有出血风险,其中脑动静脉畸形是导致颅内出血常见的病因之一。
神经血管畸形破裂出血人数逐年增加。随着神经血管畸形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国的神经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发病人数由2017年的1.7万人增加至2022年的2.0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3.0%,预计将以3.6%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8年增加至2.5万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神经血管畸形患者逐年增加,液体栓塞剂介入治疗手术渗透率提高,且随着更多液体栓塞剂产品获批进入市场,中国神经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液体栓塞剂市场快速增长,该市场以13.2%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17年的0.6亿人民币增长至2022年的1.0亿人民币。预计到2028年中国神经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液体栓塞剂的市场规模可达到2.1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12.4%。
本文2024-09-14 13:08:07发表“医休观点”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xiuqixie.com/article/405.html
阅读排行
- 手慢无!10款已上市密网支架·最全参数对比
- 新源脑科学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加速脑功能监测与神经调控产品落地
- 合珀生物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加速3D器官模型研发,助力革新药物研发进程
- 国家药监局关于暂停进口、经营和使用韩国杰希思医疗公司Nd:YAG激光治疗仪的公告
- 加速注射笔产能布局,英捷信医疗顺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 健适医疗完成2500万美元战略融资,进一步增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发展运营模式
- 靠大单品融资超13亿元,这家关节植入物制造商16年只做一个产品
- IVD新品:万孚、万泰、达安基因、东方生物、雅培等
- 广州某院长“被下架”(还未过试用期)
- 基于运动想象范式,搭建独特算法,韶脑科技有望将脑卒中康复周期缩短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