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充值模式从健身房跑到了康复圈,这个世界就是个巨大的复制粘贴
大家好,我是康复哥,今天刷到了一篇名为《上海一机构突然关门?有家长缴费数万元!最新:多部门已介入→》的新闻,不禁感慨,这个世界就是个巨大的【Ctrl+C】+【Ctrl+V】。
起因是上海市浦东南路的一家名为“康语星赋能启智中心”的特殊儿童康复机构突然关闭,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忧虑。许多家长因该机构的突然关门而面临着重大财务损失和孩子康复训练的中断。
图片
该机构是一家名为“康语星赋能启智中心”,是一家专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为客户提供了多种康复课程套餐,其中包括100节课程的套餐,价格在3万元左右,部分家庭甚至花费了4至5万元来报名这些课程。然而,家长们在支付了费用后,突然接到了机构的停课通知。
据了解,“康语星”与“上海炬疗健康管理公司”有合作关系,双方按照约定分摊运营费用和收益。家长们签署合同的实际是“炬疗公司”。然而,问题出现后,“炬疗公司”称其运营出现严重问题,资金链断裂,导致“康语星”无法继续运营。
在机构关闭后,记者到现场调查发现,机构的教师尝试取回一些物品,但被物业阻止。物业表示,机构拖欠房租,导致物品无法搬出。此外,多位教师透露,他们与“炬疗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已数月未收到工资,社会保险也处于断缴状态。
“康语星”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在长宁区民政局,其业务范围主要是为社区特殊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记者联系了长宁区民政局,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已联系了天山街道,并建议家长寻求市监局的帮助或直接起诉。
该机构还是市残联指定的定点康复训练基地,参与“阳光宝宝卡”报销补贴的项目。市残联表示,他们无法阻止机构的预付款行为,但已经产生的康复训练费用如果符合政策,可以进行报销。浦东新区残联和长宁区残联的回复表明,他们的职责主要是检查机构是否正规和是否能够开具发票。
预付费模式在此事件中显现出巨大的风险。法律规定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康复机构似乎不在这些规定的范围内,导致其能够收取高额预付款而不受限。这种模式的缺陷在“康语星”事件中暴露无遗。
长宁区民政局和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已经启动了调查和相关工作,将对“康语星”以及合作的“炬疗公司”进行限制措施。这一事件也突显了特殊儿童干预和康复领域的监管不足,尤其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监管问题。
事件发生后,家长们面临着无法退还的费用和孩子康复训练的中断。他们虽然对孩子在康复训练中取得的进步感到欣慰,但也对机构的关门表示无奈和困惑。这一事件让他们深感,特殊儿童的康复干预需要更多的保障和监管,以确保服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几个目前康复行业的BUG:
1、预付费模式
教育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课外负担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
“康语星”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提供的是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服务,不完全归类于普通培训机构。这就使得它能够绕过上述法律规定的收费限制。
2、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特殊性
由于康复机构被归类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而不是普通培训机构,它们在收费方面没有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可以收取高额预付款。这使得家长们在签署合同时,可能面临数万元的预付款,而一旦机构出现问题,这些预付款将难以追回。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监管主要集中在民政部门,而民政部门对其财务和运营的监管较为宽松,缺乏对预付款项的严格控制和监督。这就造成了康复机构可以随意收取高额预付款,而不受现行法律法规的约束。
3、资金安全和法律保护的缺失
由于法律上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收费行为没有具体的限制,家长预付的费用一旦进入机构账户,如果机构出现运营问题或资金链断裂,这些费用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家长很难追回。
康复机构与家长签订的合同往往涉及复杂的法律条款,家长在签订合同时可能缺乏法律知识和经验,对合同内容了解不充分。当问题发生后,家长在维权时会面临合同条款的不利影响,增加维权难度。
4、现行康复行业法律法规的不足
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针对普通的教育培训机构,对于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这类特殊行业的具体规定较少,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监管和法律保护的盲区。针对康复机构,尤其是为特殊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的机构,现行法律没有详细的收费标准和监管措施,这使得康复机构在收费和运营方面可以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他为什么敢跑?我为什么拿健身房做对比?
我们将两者的相似之处列出来你就知道了:
健身房通常会提供年卡、半年卡等长期会员卡,要求消费者一次性支付大额费用。一旦健身房突然关闭,消费者的预付费将难以追回。
康复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同样采用预付费模式,家长一次性支付数万元的费用。如果机构突然关闭,家长将面临同样的财务损失。
健身房的监管主要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导致许多跑路事件发生。
康复机构的监管涉及民政、残联等多个部门,但由于监管职责不清、覆盖不到位,导致机构可以绕过法律规定,收取高额预付款。
健身房跑路后,消费者维权难度大,往往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起诉,但耗时耗力,成功率不高。
康复机构突然关闭后,家长同样面临维权难题。由于合同条款复杂,家长维权过程更加艰难,孩子的康复训练也因此中断,影响更大。
现行法律对预付费模式的限制并不严格,导致健身房可以大肆收取预付款,并在资金链断裂后跑路,给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
康复机构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受普通培训机构收费限制的约束,使其可以收取高额预付款,这一法律漏洞使家长面临更大风险。
so?你觉得这两者的区别大吗?
浅析:
小编接触过这个行业的一些小伙伴,自闭症这个种类的机构,运营成本是很高的,特别是儿童自闭症的治疗,其中最高的成本是人工成本,如特教老师、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
这些专业人员的薪资水平较高,导致机构的人工成本非常高。其次是自闭症康复机构需要专门的设施和设备,如感统训练设备、心理咨询室等。这些设施和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本也相当高。高昂的运营成本使得机构的资金链非常脆弱。为了维持运营,机构往往依赖于预付费模式获取现金流。
到底是断裂还是跑路,我们需要等待调查结果,但是可以肯定一点的是,预充值模式在这里,是走不通的。
其实这起事件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的话也算是可以给这个行业的人员带来提示,未来家长在选择康复机构时,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受到保护。
同时也揭示了自闭症康复机构在预付费模式、运营管理和法律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反思和改进方向。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升透明度、保障员工和家长的权益,才能推动自闭症康复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能得到持续、稳定和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还没点关注的,点个关注吧。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2024-08-05 11:24:52发表“医休观点”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xiuqixie.com/article/220.html
- 《帕金森病的多学科康复护理:国际共识声明》解读.pdf
- 热景生物688068.SH深耕IVD检测市场,战略性布局创新药产业.pdf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跨年行情”建议关注CXO、医疗消费、创新药械.pdf
- 医药行业周报:政策支持国产替代,利好头部国产器械份额提升.pdf
-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政府采购给予价格评审优惠,建议关注国产设备相关投资机会.pdf
- 昆药集团600422.SH银发健康产业引领者,有望利空出尽释放业绩潜力.pdf
- 微创脑科学02172.HK国产神经介入龙头迎风起航.pdf
- 2024国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及影响研究报告.pdf
- 2024Q3血制品行业跟踪报告(附批签发):进口人白批次占比提升,静丙逐季恢复.pdf
- 口腔设备专题:CBCT市场空间测算.pdf